我们在提到智慧系统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是否这种智慧对于全人类都适用,乃至于人类的社会治理体系都会效法这个理念。因此,历来各个国家或部落的统治者都会孜孜不倦地寻求治世之圣道,可是就目前全世界的历史来说人类似乎还没有找到这个圣道,总是在一种平衡的被打破后出现另一种平衡来代替先前的平衡。当然,人类在打破这种平衡的时候总是会耗费大量的财力、无力乃至于人力,但是这种以武力的形式打破的平衡就像是生物大灭绝一样用大量的生命累积而取得的化石却是微乎其微的。
直至今日,人们依旧没能找到那个治世圣道。不是因为它不存在了,而是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我国上古时代的确存在过一个“修真者”和人王统一体(即明王)统治的时代,即所“至德之世”。那个时代的人们探索这世间真理的道路上给我留下了很多经典,如《河图》《洛书》《山海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等,只不过我们后人无法理解其中真意。人家“明王”游走于四海之外,不为物化所伤。然而我们却在四海之内,为物化所伤。他们看待人间地位就像我们看待蚁王一样,不会说这个蚁王好另一个蚁王不好。众人醉梦见人间,而明王们游戏人间,始终醒醉一如。
无论是什么时代,人们谈论的话题中始终绕不开“生死”和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情”。这三样东西都是人们最最难放下的东西,可是我们明明都知道“生”与“死”是每一个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却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死亡的到来,这难道不是很迷糊吗?至于“情”一字,人们总希望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有他(她)的出现,来呵护自己以及爱待自己,自己也会和他(她)相敬如宾到白头偕老等等。但是我们的明王(或者说大宗师)们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
那么在大宗师们的眼里“生死”与“情”究竟是什么样的观念呢?没错,他们认为“生”与“死”都是很平常的东西,甚至平常到像昼夜交替一样——就算是仔细考察起来也是本无“生”本无“死”,即所谓“不生不死”,至于“情”字那就小得不值一提了,都是人后天的分别心分化出来的。拿婴儿打一个比方,婴儿在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在他们的意识里是没有“死亡”和“生命”这些概念的,他们看一切事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又怎么来的“情”呢?果然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大宗师这么高远的境界究竟是怎样练成呢?方法其实有很多,但最初的那个本源却是“不定义”“不分别”,即所谓“同于大通”(同于事物的变化规律),一切自有其本性。何为本性:六祖慧能大师说它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些特征都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德”,即顺从于本心(不分别、不定义的那一刻)而丢弃一切着“相”,这也是“天道”于世间光照万物的手段。
注:此文仅为本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