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拾柒
参考源:BaiDu(侵删)
图: BaiDu(侵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ef786b6d98165c26.jpg)
大家好,我是拾拾柒,欢迎来到我的“涨知识”专栏。
今天我们来说些什么呢?
我们就来说说:
庙号 谥号 年号
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大名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详吧!
从历史书到各种网络推文,对刘邦都有另一个相比本名使用频率更高的称呼“汉高祖”。
在生活中,你若是脱口而出“汉高祖刘邦”,一定没人提出异议,可刘邦真的是汉高祖吗?未必。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eed53bd3e3f88c2a.jpg)
其实后人对刘邦的庙号一直以来都叫错了,就像常常分不清农历、阴历、阳历、公历那样,人们也总是对庙号、谥号、年号一知半解,甚至连历史书都已经被带跑偏了。
今天我们以刘邦为切入点,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还有年号吧!
No.01
刘邦不叫汉高祖,那应该叫什么?
五年丙寅,葬长陵。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汉书·高帝记》
以上文字标粗部分圈重点,根据史料记载,刘邦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汉太祖或汉高帝,其中汉太祖是庙号,汉高帝是谥号。
人们之所以把刘邦成为汉高祖,是因为将庙号谥号混用最后导致了错误。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1e8d18720ee5ef80.jpg)
在刘邦被错叫为“汉高祖”的路上,一个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就是司马迁。没错,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为写《史记》不惜受宫刑的司马迁,犯下了这个低级错误。
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刘邦错写成了“高祖”,造成了群体认知的偏差。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史记》的流传范围以及知名度远远大于《汉书》,因此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将这种错误视为了真理。
庙号
刘邦的庙号为“汉太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
而庙号的诞生还要早上许多,它起源于商朝,直到西汉才被正式使用。关于庙号的使用,其实是非常讲究的。纵观从西汉开始的每一位皇帝的庙号,我们可以找到普遍规律和个别例外。
总结下来就是:开国皇帝称为“祖”,其他皇帝都叫“宗”;靠自己的不追封,靠祖上的要追封;朱棣康熙是例外,入关皇帝也称祖。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3c6d5b2246cc68f3.jpg)
开国皇帝称为“祖”其他皇帝都叫“宗”
在中文词典里,有一个词叫做“祖宗”,《孔子家语》中对“祖”和“宗”的区别进行了定义和阐述“祖有功而宗有德”,这里的“功”意为开创,“德”意为守成,一个打江山一个守江山,所以只有开国皇帝才能被成为“祖”。
例子:汉太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
靠自己的不追封 靠祖上的要追封
一些开国皇帝在登上帝位之后会对自己的父亲和祖父进行追封,使用庙号也为“祖”。
比如唐高祖李渊追封自己的祖父李虎为唐太祖,父亲李昞(昺)为唐世祖,隋高祖杨坚追封父亲杨忠为“隋太祖”。而刘邦、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等却没有追封自己的父亲或祖父。
详细了解这些皇帝的生平我们能够知道,前者之所以进行追封,是因为这些开国皇帝本就出身名门望族,能成为九五之尊,离不开家族力量的支持。而后者皆是毫无家世背景的平民百姓,完全靠着自身的一身孤勇白手起家。
朱棣康熙是例外,入关皇帝也称“祖”
元朝和清朝真正的政权建立者应该是铁木真和努尔哈赤,所以他们理所当然被称为“祖”,但这两个朝代真正入关统一全国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忽必烈和顺治,所以作为名义上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和顺治也成为“祖”。
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一开始的庙号为“明太宗”,他的后代嘉靖皇帝想将自己的父亲搬入太庙,但因为名额有限,就决定将朱棣的庙号从“宗”升格为了“祖”,从而腾出一个位置给自己的父亲。
因为嘉靖帝的一己私心,朱棣的庙号成了“明成祖”,虽然地位上地提升了,但也坐实了篡位一说。后来太庙发生火灾,也许就是朱棣在天之灵的怒火吧!
至于康熙为什么被叫做“圣祖”,也就只有一个原因了:功劳太大。康熙在位时爆发的沙俄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击退西方国家的一场战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康熙也被称为“千古一帝”。
谥号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主要用于评价一个人物的功过。
皇帝在生前都是不知道自己谥号的,从一个皇帝的谥号中,我们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态度和褒贬。
褒义: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
贬义:厉、灵、炀、哀、思
平庸:惠
非正式称呼:质、冲、少、末、废
特例:孙权-大帝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a8911cfaec262c10.jpg)
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最初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在最初那段时间,皇帝更换年号是非常频繁的,只要遇上“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都会更换年号。
到了后期,逐渐演变成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的惯例。当前任皇帝驾崩后,他的年号将会被保留到年末,次年新帝采用新的年号,称为新年号的元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dd6291a45c770bbc.jpg)
No.02
Think
回溯中国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唐朝之前的皇帝,我们更多地以谥号来称呼他们,比如汉武帝、隋炀帝。而到了唐朝以后,虽有谥号,可逐渐不再流行,以庙号称呼帝王变得更为普遍,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直到明清,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就成为主流,尤其是清朝之后,比如崇祯、康熙、光绪。
庙号、谥号、年号的转变,也映射出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隋朝之前,之所以谥号更为流行,是因为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隋朝后庙号制度的完善使得谥号退居一旁,明清时期由于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并且相比完整的庙号和谥号,年号只有短短两字,简单好记,于是成了皇帝的标签。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5b737bb5c9ad1d8f.jpg)
就像姓和氏一样,古代封建王朝对帝王的称呼也在不断地完善后由繁化简,直到现在大家经常使用的称呼,都是传统文化在经历时间的大浪淘沙后滴落的精华。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些错误,比如刘邦。
尤其是学生,也许在考试中不得不以“汉高祖”这种错误的方式去称呼大汉的开国皇帝。但我们的心理还是要记住,“汉太祖”或“汉高帝”才是刘邦的正确打开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