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脱离不开社会的存在。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语言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适应环境和社会。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社会学习。
观察学习与人格:班杜拉的理论
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彼此的行为并注意其结果来学习新反应的过程。换言之,他人是我们的行为榜样,我们根据他人因行为而获得的奖罚来决定自己是否采取这些行为。如果妹妹看见姐姐因为和妈妈顶嘴被打,妹妹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到和妈妈顶嘴不是一种值得采纳的好策略。但是,如果姐姐没有被惩罚,或者说被表扬说有自己的想法,妹妹就会习得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观察学习,妹妹不必自己亲自尝试和犯错就能知道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班杜拉认为,人格是习得的行为模式集合,而其中的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比如,在不同情境下,什么时间哭,什么时间笑,什么时间逃跑,什么时间针锋相对)。
通过观察学习,儿童和成人能够获取有关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许多信息。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比如生活中比较常见,父母玩手机,二三岁的孩子拿到手机也不撒把。
同时班杜拉提出了交互决定论。他认为人格不仅仅是习得行为的简单组合。理解一个人意味着理解他的行为、认知和环境之间的持续互动。假设你喜欢心理学,你的兴趣(认知)很可能会让你在学习心理学的环境中度过不少时间。在那里,你可以与那些同样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社交行为)。如果这一过程让你感到兴奋,对你有所回报,那么这些活动将会反过来增加你对心理学的兴趣,鼓励你在心理学环境中度过更久的时间。行为、认知和环境三种因素彼此强化。
控制点理论:罗特的理论
当您骑摩托车时,您会戴头盔吗?或者您认为出现车祸受伤或身亡取决于“命运”还是“自己的不小心”?认知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提出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个人力量感(在某些情境或者事件中是否可以做什么施加影响),或者说控制点。我们知觉到的控制点像过滤器一样过滤我们的经验,驱使我们决定作为或不作为。如果您无论是骑摩托车还是电动车,都自动戴上头盔,您也许具有内控倾向。因为您这样做是在对自己的命运施加某些控制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您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认为自己无法对生活中的事件加以控制影响,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发生,那么您可能不会戴上头盔。除非在某些不戴头盔是违法行为的地区。您也许具有外控倾向。罗特认为,控制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而改变。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从社会中学习,在你所接触的不同人(家人、朋友、同事、老师)、不同社会情境(家庭、学校、单位和自己喜欢的小团体、)中,你学到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