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能从这样的深邃的思考中学到什么?
有的时候,我们滔滔不绝地讲,结果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为了达到所谓的理想,似乎通向了理想的彼岸。结果当我们蓦然回首的时候,我们发觉,我们还是在原地踏步。其实,能够引领我们方向的,不是脚下的路,而是心里的一盏盏灯。智慧就如同这一盏盏明灯。那么,如何让明灯为我指路,翻开了袁晓萍的《学会向学生借智慧》这本书,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去年,我把《学会向学生借智慧》买了回来,然后如饥似渴地读着。拿在手里,有一种很快乐的感情。看着这样的标题,内心情不自禁为之一颤。因为,显然学生是有智慧的。更为重要的是,特级教师袁晓萍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智慧。去年一段时间,我都在不断阅读、不断朗读其中的篇章。在我喜欢的章节,我是读了又读。袁晓萍老师的课,我是听过的。正是源于对她的课堂的迷恋,我才真正去购买了书籍。结果买上,读了,越发觉得还是不过瘾。于是,我是又听课,又读书。今天,我下班的时候,我直接读到课例部分。第一个圆柱的认识一课就映入了我的世界。看着袁特的调查设计和数据分析,从中我学到了真正的学情研究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说数据给你我们清晰的思考过程,更让我迷恋的还是袁特的数据分析。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去调查数据是一个比较容易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从一堆数据里面分析出教学的重点。最让我喜欢的是文章的教学思考。袁特通过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发挥素材的暗示功能,启动学生与生活的对话;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启动学生与操作的对话。她通过三个思考过程,更好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学生的汇报中,我们读出了如何形成一个圆柱。可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围城一个圆柱。可以是长方形纸沿着一支铅笔快速旋转得到。可以是长方形纸剪出一个圆,把这个圆沿着与底面垂直方向拉动。从这样的理性思维中得到了一个答案。教学的智慧就是让让知道的人告诉不知道的人,不就可以了吗?这节课的课例按照调查研究的方式,调查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摸清了学习的学习难点,顺应了学生的学生的历程。总体感觉到收获颇丰。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数学老师。但是对教学也是满满的热情。岁月,就是在一天天的阅读之中度过的。我当然是主动追求职业的发展,追求一种生命内在的幸福感的人。于是,每当我有时间,我就开始阅读这本书。有一个坚定而清晰的立场,可能是我们职业发展的基础。有一种开阔的视野,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探寻到课堂教学的真谛,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基石。认真阅读了《圆柱的认识》,我还是蛮有感触的。如果教师能够以学生借智慧为追求,这当然是很高的一种境界。作者从深邃处、从实践处,做到了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的教学。
掩卷长思,袁特的课例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带给我的思考不至于这一节课,更是这样的一类课。我们行走在教学的道路上,光有热情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踏踏实实从自己的教学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去调查,去研究,去发现学生学习的真正困惑,解开学生的真正疑问。因此,我们要知道,阅读就像启明灯,只要愿意,你的心会被点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