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巷闾井间穿行时,总会看到那些坐在家门口的老人们,目光木然看着眼前经过的人车,甚至跑过的一条小狗。很少与人交谈,有的也是礼节性打个招呼,然后一切又复归沉寂。任凭时光在眼前流去直至成为过往,看着他们总是怜悯地想,老年原是这个样子?应该是这个样子吗?
红楼里这样说,幸福的晚年应该是这样的:虽然白发如银,但能行动自如的登个小小山爬个小小坡;虽失伴,但儿子孙子一大堆环绕膝下,有凤姐这样的话筒子说笑逗乐解闷儿;有专业护理人员鸳鸯、琥珀,并且还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在吃的方面,则是把天下所有菜蔬写在水牌上,每天转着吃;不高兴了,打骂人也容易,说与二门的小厮就可以了……好了好了,打住打住,扯远了。
回到现实中来吧,从身边周围老人的情况看,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低。说到这,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去跆拳道馆接儿子的时候,在电梯里我按了数字五,一个声音在身旁问,是五楼吗?电梯里人少,我并没挡住她的视线,如何还问?当这个老婆婆再次问我时,我说,是啊。那一刻自己真的有点被惊到了。
不识字人的眼中世界是个什么样的呢?不识字,这其实是与世界交流的隔断,无形中的绝世而独立,这样容易陷入落寞无聊无味的境地。虽然有各种的历史原因环境因素,但可以自己慢慢学,有条件的,老年大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会读书会看报甚至会浏览神奇互联网了,这和不识字相比总是多出份趣味来的。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都在走下坡路,这个时候锻炼是不可少的,太极拳太极剑,广场舞甚至加入老年骑车团队去远行等,强过打牌打麻将十倍。身体好了,精气神有了,就不会像病恹恹的那样让人看了揪心。
另外就是找个自己此生最爱的事情做。远的比如美国的摩西奶奶,她一生被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等琐事所占有。76岁开始绘画。在她80岁时即1940年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她的质朴、诚实,她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无疑是解除冷战时代人们焦虑症的受人欢迎的一管清新剂。
近的是我们楼下的刘姨,她酷爱太极剑,每天准时五点半起床到附近公园里练剑,她做事认真,连练剑也是这样,每个动作都是认真揣摩,做出来力求标准、准确。在后来她慢慢成了练剑队伍里的领练人,再后来她成立自己的太极剑班,做的有声有色,还参加市里的太极剑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生活越过越滋润。
第三个方面,我们其实更应在社会上推崇敬老之风。记得在网络一个问答平台上,看到一个人这么问:我们刚结婚,还不想和婆婆分家。趁着她还能劳动,先把她的钱哄过来,然后再和她分家,到那时只给她粮食吃,这样可以吗?
于是我立马进行了回答:你这样会有报应的,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不得善终一定会不得好死!!打出这行字时都快被自己吓了一跳,才发现自己原来挺恶毒的。可说实话,内心很悲哀,她怎么会这样无耻?这样没人性地欺负一个老人?
也许只有当尊老之风在世间吹拂之时,这些龌龊之行才会更加见不得人,才会遭人痛打……,毕竟每个人都在这漫长的告别旅途上行走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那一段晚景在等着我们,期望那段时间每个人都是精彩的,快乐的,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