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文雅致闲情逸趣
----书画闲文章的赏析
唐以前的印章,主要是当权者用以表征权益和商业上用的凭信,是一种持信工具。私印也仅限于姓名印、表字印、成语印、肖形印。唐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斋馆别号印、鉴藏印、诗词佳句印等书画闲印跟着盛行起来。最早用于书画作品上的书号年号印是唐太宗自书的“贞观”二字联珠印了。
第一方斋馆印据说是唐代李泌的“端居斋”。
剧史料记载宋代的文人学士几乎人人都有斋馆别号印。如宋徽宗有“宣和殿”“宣和书宝”。
苏轼有“东坡居士”
米芾有“晋宝斋”。
富有诗情画意的文人学士,又多取经、史、子、集中的佳句,或者名言典故入印,颇富有文学趣味和哲理性,大大增强了篆刻作品的诗情画意和感染力。
欧阳修的自号“六一居士”印,他在自己的《六一居士传》中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可见“六一居士”印是他用来表明自己的抱负和寄托的。
书画闲印的出现,使印章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一类仍为持信工具,而书画闲文印则仅仅作为供欣赏的篆刻艺术品而独立存在,并且日益和“文人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逐渐使诗、书、画、印四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东方乃至世界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闲文印,又称“闲章”,是历代文人所喜用的一种篆刻形式,它不拘规范,其内容取材多样,生动简练,各异奇趣,能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这类作品,内容极其丰富,诗文、成语、名言、俗语、趣话、牢骚话等,无不可以入印。而闲文印的形状,有大有小,有长有圆,还有各种不规则形状。印文的字数,多则几十字,少则二三字。入印文字籀、篆、隶,无所不可。由于有了这些特殊的有利条件和因素,这便成了金石家们施展艺术才能的广阔天地,使篆刻艺术由以往单纯镌刻的实用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抒发感情的高雅艺术,与诗、书、画共鸣,相互辉映。
闲文印的印文一般是有感而发,从中可以窥见治印人的思想感情,处世态度,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闲文印的铃盖是很有讲究的。如李苦禅画鹰常用“鹰击长空”印。
李可染画牛则常用“孺子牛”印。
白雪石画山水常用“江山如画”印。
齐白石画寿桃、松鹤常用“人长寿”印。
同作品配合的自然贴切,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境。
有的闲文印则反映了艺术家谦虚好学的品德,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如吴让之,是晚清杰出的篆刻艺术家又善作回体书与写意花卉。却常在作品上铃印“晚学居士”印。
闲文印中也有一些是嘲讽社会黑暗,发泄胸中悲愤的。清代金石家赵之谦有一方牢骚满腹的闲文印“为五斗米折腰”,道出了对社会现状不满的怨恨。
又如清代画家郑板桥,进士出身,当了十二年县令,常在作品上铃盖“七品官耳”、“二十年前旧板桥”等印,据说他还有“富贵非我愿”、“恨不能填满了普天饥债”等印,这些印文将同情人民,蔑视邪恶与功名利禄的艺术家形象在我们面前呈现。
当然闲文印中也有些是文人学士寄托闲情逸致的。如“琴罢依松玩鹤”、“负雅志于高云”、“此心可笑野云忙”、“一叶扁舟傲烟雨”、“花落柴门掩夕晖”。
一般书画家会有很多的印章,清代的周亮工《赖古堂家印》里收有他个人的印章几百枚。齐白石则自称“三百石印富翁”,这些印章大多数是闲文印。
最后说一下闲章的使用:一般书画家可以把它盖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在作品的右上方,可以盖长方形、圆形等形态的闲文章,叫做“引首章”。作品的下角,盖比较大的闲文印,称为“后脚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作者的百家号和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