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非暴力沟通》

《 非暴力沟通》

作者: 郎崇蛟音乐唱作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23:20 被阅读0次

    步骤

    1:说出事实 只说事实 不加评判

    2:说出感受 伤心难过

    3:讲为什么 原因 因为我希望…

    4:讲出一个清晰明确的要求

    5: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势 克里希.那穆提

    (论语中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的看法也是 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下面是各位名家的解释,你可以综合参考一下.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李零先生在《丧家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则译为“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孔子的“无我”与现代理论差距太大,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毋意,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毋必,是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能适应,能应变.毋固,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是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平等相.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下面是一个儒生也是佛教徒的解释: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为什么孔子能这么样?因为他“无我”,没有我执,我执已经空了.我执空了,这是菩萨的思,孔老夫子所教导的是五伦、八德、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人人所必须要明白的.人人若能把仁、义、礼、智、信做得圆满,人的资格就圆满,如果不懂仁、义、礼、智、信,可以说不是人,为什么呢?可以说是一般畜生,不是人,没有人性.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
    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师,还是有个人
    做的事情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感受词汇表

    找到感受的根源:当我们面对不中听的话 一次伤害的时候 我们通常有四种反应

    1.责备自己 内疚 这事都怪我

    2.责怪他人 凭什么我内疚 这事怪我 这事得怪他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到底想要什么呢 我需要什么呢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人生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 情感的奴隶

    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 什么事和我没关系(孔子讲 过犹不及)

    第三个阶段:中庸之道 找到中间的那个地方 叫做生活的主人 才会成为情绪的主人 才会乐于帮助别人。  生活主人的状态: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 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 而不是出于恐惧 内疚和惭愧 那是你自由快乐的行为  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 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 损人无法真正利己

    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 既表达自己 又关心他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ei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