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的田垌里,生活着许多鳝鱼。
有一片稻田在田垌的最高处,水沟的水是从最高处流向低处,也就是水经过那片稻田流向低处的稻田。
由于那里是高处的田地,除了种水稻之外,还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村集体把那些田地分给个人作自留地,就意味着要种什么都可以。
于是,各农户就把各自的田地改为庄稼地。
由于那里原来是水稻田,人们不可以像种水稻一样种庄稼,要把田地犁翻过一遍,在太阳底下晒过几天,再把地用铁锹挑成一垄一垄的,种上农作物。
垄下是垄沟,用来排水解捞或给农作物护理和施肥。
有的农家在地里种上芋头,由于雨水充足,芋苗生长发育得快,三个月后长成高大的芋根,远看田地一片绿油油的。
原来在农家犁地晒田时,犁翻泥土的犁口不够深,够不到鳝的巢底,垄沟里经常保持有浅浅的水,或者泥土潮湿,鳝依然生活在巢穴里。
当田地变成芋头地后,它们栖身在垄沟的巢穴里,到了夜间,便纷纷从巢穴里探出头来,一有小虫子或蚯蚓经过,就一口把它咬住吃掉,等到吃饱了就把头缩回巢穴里。
然而,芋头地的主人不知道地里有鳝鱼,只有那些夜里外出捕鳝的人才知道,他们最喜欢捉芋头地里的鳝鱼,因为这里的鳝比稻田里的容易捕捉得多。
在夜里,当捕鳝者到来时,垄沟里有浅浅的水,鳝鱼把头伸出来了,胆小的只伸出一点点,胆大一点的伸出一两寸长的身子,捕捉鳝的人用头灯照明,看准鱼头后,就用鱼钳既小心又快手地把它钳住,再把它拉出来,放到提桶里。
当捕鳝者捕捉了一条鳝时,附近的鳝被惊动了,它们纷纷把头缩回洞穴里,过了一段时间,洞穴外没有什么声音了,它们又纷纷探出头来,捕鳝者又回来了,这样一个晚上,在芋头地里,捕鳝者就得来回走动十遍八遍。
有的鳝走出巢穴在垄沟里寻寻觅觅,一旦被发现,十有八九被捕捉了。
芋头地四周有原来的田塍围住,田塍边某处有一个出水口,每当天下大雨时,垄沟藏满了雨水,有一尺多深,那个时候,就有新的鳝鱼从水口处而入,成了芋头地里鳝中新的成员,这样,鳝又多了起来。
当水有一尺多深的时候,夜间鳝出来活动时,捕鳝者看不到它们,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底爬走觅食。
雨水退去后,垄沟恢复原来浅水的样子,夜间鳝又得小心谨慎起来,像以往一样探头出来活动。
芋头地里有时有泥蛇出现,一旦发现泥蛇,黄鳝们纷纷把头缩回洞穴里,只有一两条不谙世事的小鳝停在水底下,一条被蛇咬住,另一条只好没命地奔逃而去。
有的时候,有小蛇从垄沟里走过时,被伸头出来的鳝发现了,和蛇一样大的鳝就缩头回洞里,比蛇大一点的鳝不惧怕它,鳝一动不动,蛇也只好老老实实地走过,遇上了比蛇大得多的鳝,蛇的命就保不住了,它被鳝一口咬住,成了鳝的美餐。
芋头田里不像稻田里长期需要水灌溉,一般情况下,垄沟里不需要有水,鳝的觅食得靠天雨,雨过了,垄沟里的水要从敞开的水口流出,大部分的水流出去了,只有少许的水流不出,成了鳝的生活之水。
如果遇上天气干旱的时节,农户要引水进垄沟里,用来给芋头浇水,那个时候垄沟里的水就满满的了,鳝又得以过上几天没有天敌,无忧无虑的日子。
农历六月芋头长大了,从初六开始陆续挖芋头了,到了农历七八月时,收完了芋头,农户又种上别的蔬菜,地里的鳝又得适应新的生活了。
面对残酷的环境,鳝以坚韧的毅力坚持下去,不像泥鳅遭遇缺水后,遇到田里放水进来时就溜出去了。
鳝就有这样的毅力,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它就是不离不弃地守住它的巢穴,除非它自己感觉那个地方住腻了,才换新的地方。
每年新历十月起,禾稻已抽穗,田垌断水了,危及到庄稼地,没了水源,鳝只能靠田里存余的水过活。
到了十月中旬,秋收开始,田垌里完全没有水了,庄稼地里更是干涸了,鳝提前进入冬眠期,到了下一年三月初,春耕生产开始,田垌里有水了,庄稼地垄沟里才有少许的水,那里的鳝和稻田里的鳝一样苏醒过来,它们又迎来新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