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把刘雅茹的《竹林七贤》听完了,结合上次百家讲坛华东师范大学刘强教授同名题目的课程,一边学习一边把笔记感想写下来。
公元263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古都洛阳东市的刑场人山人海,人们都涌来向一位优雅帅气、名字叫嵇康的男子作最后的告别。
只见高高的刑台上,一位长发飘逸如神仙一样的男子,面对着司马昭麾下的屠刀,他坐下淡定地奏起千古绝响名曲《广陵散》,台下很多人泪流满面。奏毕,他将琴和乐谱撕碎,从容走向刽子手......他用生命把人性里的一个“真”字,写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他们是历史上最“另类”的一群文人。他们饮酒作诗,散发裸衣;他们不事权臣,鄙薄圣人;他们寻仙访幽,吟啸山阿;他们放浪形骸,琴瑟为友!……
他们第一次大声地喊出:人要为了自己活着,而不是紧跟墨守成规的圣人和统治者,不做对天子唯唯诺诺的人!于是在这群另类的“叛逆者”身后,躲进云台山的深山竹林里,那个中国史上绝无仅有的“异类思想者”的时代,终于拉开了魏晋风度的帷幕……
于是有了“《广陵散》尽,嵇康亡“,有了阮籍拒绝与司马昭联姻,“阮籍别嫂”、“阮籍喜欢醉酒在邻居美妇旁”、“阮籍哭兵女”等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现在看来还是耳目一新、令人佩服的事情。
书中揭示了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禅代”的整个历程,在这历程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中国文人们,他们和严酷的政治曾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撞击。全书自司马懿当权起,至西晋建立司马炎登上皇位终,是一段完整的、全方位的大历史。
"竹林七贤”及其产生的背景: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伶、向秀、山游、王戎和阮咸七人。他们这业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世说新语》曾有场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刚畅,故世调竹林七贤。”更有竹林笑做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罩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誉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大约1700年前,曹敏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理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喷、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惰。“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此书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竹林七贤”对后世的影响
“竹林七贤”作为碗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竹林七贤”不仅仅是文学家,音乐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哲学思想家。虽然“竹林七贤”中的七人性格思想都有不同之处,但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共有的美好品德,他们隐居质朴的情怀对之后的文学家也有很深的影响,如陶渊明O苏轼等。他们的思想与文学艺术成就对于我们每一个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