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表,我不得不在需要知道时间的时候,抬头看大约在我目光10米开外的挂在教室墙上的钟。
这个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是挂在教室后面的,在百无聊赖的课堂上想要看看剩下的煎熬时间,就要冒着被点名和老师镭射光线炼就的 双眼注视的风险,使得每次的回头都变得像犯罪般危险重重。
而我又是那个在没到青春期发育年龄,荣获"教室前排六连冠"的幸(可)运(怜)儿(虫),这直接就把我和当时唯一能知道时间的工具拉出了比旁人更大的距离。不过好在彼时年级尚小,一对时间观念没有什么概念,二对老师的威严管教悉听尊便,三对由身高安排的座位表示毫无抱怨。
我想我最近的视力肯定下降了,要不是我对钟表上12个数字的排列顺序牢记于心,及在白底黑盘下相对颜色更深的分针依稀可辨,时针连蹦带跳(其实是连蒙带猜)地跑进我的视线中来外,秒针已经被白色的底盘淡化的差不多了,整个圆圆的挂钟于我而言只是个模糊的影子,只有这两条永远相交的黑线才是真正有用的,我看了一眼,这么快三点多了。
我走进教室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走了坐在我位置上的一个无辜的看上去十分热爱学习的男生,虽然我暂别这个位置已有半月之久,但从暑期教室开放以来,我作为最早到来的第一批入侵者,已牢牢占领此根据地。证据就是桌子下面塞得满满的凭我校园卡从图书馆借来的十来本书,还有写着我名字的笔记本,以及有本人手机淘宝购物记录的速溶咖啡。
我优雅的端着马克杯--杯子是我还在星巴克工作的时候凭八五折员工折扣买来的,里面装着我吃西瓜的勺子,渗透它的是我从垦丁一家青旅带出来今天终于有机会喝的看包装就觉得口味一般的速溶咖啡,勺子明显过大,但因为我走的够优雅,所以不管是和咖啡还是杯沿,都没有碰撞发出声音。
我径直走到准受害者身边,也许是靠近的速度太快,对方从他遨游着的知识的海洋上猛的抽头看我,不料这一眼便看到了岸边。
才一个回合,他就败下阵来。
我看着他缓慢移动着自己的所有家当,最先被端走的是离他最近的那艘载他在知识海洋里乘风破浪的小船(差点说成乘小风浪的破船),然后是零零散散的笔和凌乱放置的书本资料,典型的"男性邋遢风"。
等他搬东西那会,我的目光不禁发散向整个教室。想当初我刚来的时候,整个教室空旷的像被殖民前的弗吉尼亚州,我欣然选择了最后面靠窗的角落,不仅能够"地远心自偏",而且还是手机插头能直接接触到插座的地方。
如今的教室俨然变成了早期美国地图的模样,殖民地越来越多,纷纷以书本占座为证,从我的位置刚好可以看到此起彼伏的小山,平原罕见,但众多殖民者不知去向。八成像我这样暂别新领土考察外面的世界去了。
如此看来,我的座位被人占去实在情有可原,谁让这片土地招人眼红呢。
我发现教室里的女生居多,且都夸张成另路过的社会人士看见了就想拍照发朋友圈那种,几乎每个人都是占到一张桌子便自成一家。
首先放置一个插线板,这是安家的第一步,你要有足够的供电系统,不管是教室的第几排,电源一线牵,然后是纸巾,热水壶,枸杞蜂蜜山茶花,水杯闹钟小风扇,靠垫坐垫小枕头,书籍资料堆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我还惊奇地发现,爱学习的女生有一个共性就是爱喝热水,不管外面是37°的天还是打着空调的26°教室,他们杯中永远是78°的热水。
觉得搞笑又好玩,因为我对喝热水的刻板印象是只有身体不好的人才喝热水,但好像中国人在食物方面的教育很反对冷食,我爸妈也经常叫我少吃冰的,说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我要是听得进去才怪。
在我看来胃这东西就像养小孩,人这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越是娇生惯养越不能自力更生,你从小惯着它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那胃它只会越来越脆弱,口味一变就要受到刺激,然后父母这时候适时加上一句"都说了让你别吃冷的了你看…"
吃点冷的辣的怎么了,多吃吃胃的承受能力才越强大,免疫力越强越不会生病。而且我觉得越是口味单一的人,越是画地为牢,因为你吃不了别的食物,你就走不出去。
思绪正越飘越远,爱学习的无辜男拎走了那个酷似夏季款汽车坐垫的坐垫--他的最后一样资产,远去的背影把我牵回现实中。我一口气连着跟他说了六个"不好意思",不管是脸上还是心里全无愧疚之意,这会儿要是被rapper看到了,又该diss我表里不一了。
送走了故人,我开始悉数摆放我的东西,马克杯始终放在右手边,要喝的时候不用告诉眼睛,直接手伸过去触碰到杯柄,轻轻往上提,弯曲一下手肘,像工作中的吊车一样,平行移动60°,咖啡便自告奋勇跑进我嘴巴里。
电脑现在不用应当摆放在左手边,跟它一起不被我当下宠幸的是我走到哪带到哪但像被上了锁一样主观不翻阅的《雅思高频核心词》,还有我的笔记本以及笔袋,和电脑安安静静的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这是我从台湾回来后第一次走进这个教室,把大把本该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用来阅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
从《三重门》到《八十天环游地球》,从东野圭吾到薄伽丘,从歌德的诗集到叶芝诗集
这两本书是我从台湾高价带回的宝贝,理由有三,一,此书乃中英双语,看到不合我意之处,可以大肆吐槽一番,然后自己操笔翻译;二,此书包装之精致,书面之得体,排版之考究,着重彰显出阅读者的品味;三,诗歌乃鄙人文学最爱,如务必选购,非其莫属。
其实该系列共有叶芝、歌德、泰戈尔、莱蒙托夫四本,或许还有我没看到的关在仓库小黑屋,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其他诗人,不然不管从哪个文学贡献来分类,都不可能单单这四个人入围。
我最先看到的是叶芝,台湾给翻译成了"葉慈",好家伙,我说怎么没听过这个人,多念几遍发现原来是叶芝。我立刻把它从书架中抽出,以示刚才被"葉慈"捉弄的不爽。
然后决定从在座诗人中再挑选一位与其作伴,我曾经斗胆拜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却发觉不知所云,尝试失败,怒归还原出,从此对泰戈尔再无好感。
这个莱蒙托夫,听都没听过,名字都念不好,pass!
最后选择了我最喜欢的绿色书皮的名字也算有存在感的歌德。
在我看来啊,不同的书所要经历的"被阅"状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中学藏在教科书下面的《读者》《意林》是最合适不过了,书体较薄,不易发现,内容轻松,适合打发课堂时间。
比如出去旅行的时候,我会带一本较厚的书,最好是散装故事类的,内容不要太深奥,为大众所接受的,去到热门的城市,关键时刻还能换一晚上的住宿。
再比如你有连续的大把时间且身处一个相对较安静的环境下,建议你看《穆斯林的葬礼》等为它专门腾出时间来看很值得的优秀长篇小说。
扯书扯得有点远了,回到教室里来,下面我们来说说学习。
我对学习仿佛产生了自然抗体,是一种来自精神上的抗拒,我知道我现在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充分合理利用,浪费一秒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错误的事"。
这个暑假的正确版本打开方式,应该是:
先制定一个学习作息时间计划表,合理安排从早起到早睡这清醒着的这16个小时。
而我理想中的16小时,早上7点准时起床(目前这是对假期放空的高龄受教育者最大的挑战),起床后在化完妆和吃早饭之间,要有一个15分钟的早锻炼,拉拉韧带活动筋骨,在并不那么心旷神怡的早晨呼吸一下并不那么清新的空气。
白天的时间多用于学习,其中包涵学术知识的吸收4小时,论文相关工作2小时,写作时间2-3小时,课外阅读时间1-2小时。
下午的时候应该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比如打篮球或者跑步。
晚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如和朋友出去吃饭,看个电影,自个追剧,k个tv泡个吧等。9点后除了喝红酒不再进食,11点前睡觉,睡前跟着keep再锻炼至少半小时。
学习上要精确到背单词的数量质量和做习题的效率变化,生活上要做到午晚餐的营养均衡,比如每天都要吃早餐,至少吃一顿饭,每天都要吃水果喝牛奶吃鸡蛋。
如果够自律的话,假期结束后我就能收获早起早睡、坚持锻炼、球技进步、论文一稿完成、不再便秘等好习惯和好结果。
话说回来,众所周知,理想的生活往往难以得到实现,于是我放眼展望了一下现状,决定先把最想做的事情先做,也就是看书。
排第二的是写作,这是件极其诱惑又危险的事情,因为你一旦从事起来,可能就要付出废寝忘食的代价,以至于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全载在上面(比如今天),但如果没遇到对的灵感到达的时间,那就是键盘便秘了。始而艰辛,弃而不舍。
其次是打盹,我自从掌握了"小睡"的秘诀后,不管是在翻到一半的书本还是没干的水笔印上都能眯上半柱香的时间。
接着是运动,可惜天公不作美,宁波的雨已经下出高仿台北的感觉了。
至于学术学习和论文,如果一定要按兴趣排列的话,那一定要等到我心情好到往餐盘处端盘子的时候和食堂阿姨说"辛苦了"的地步,才可能会兴高采烈地翻开我的IELTS卷子。
综上所述我的一系列劣迹斑斑的行为,鄙人简单用八个字概括一下:"习么不学,书么猛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