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医院陪床,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好多未开封的中药都被丢掉了。因为新冠疫情,县里安排中医院熬制了中药,作用是预防病毒,中药被装进袋子密封发给县里的居民。过年前,在小区群里楼长问的是谁家需要报一下然后按报的人数发放。因为我们一家都不想喝中药,苦不拉几的,所以没有要。
当时奶奶说你看咱们祖国多好,还免费发中药,生在中国积了多大的福气,再看看美国,都死了多少人了。
我也觉得县里这个举措很好,利用自身独特的中药技术服务于当地百姓,而且是按需分配,没有一刀切说必须每家每户发放一定量。
但这两天陪护我发现,护士每天会给一个病人四代中药,我们一共待了三天桌子就一堆中药了,因为我们家都不想喝。我观察了一下,我们病房的其他病人也不喝,大家出院以后就把中药扔了,我去卫生间的时候发现旁边那个窗台上打扫卫生的阿姨装了一大布袋中药,她说:“都没有人喝,都得扔了,都浪费啦。”
县里这个政策出发点肯定是好的,造福一方百姓,但结果是造成了大量浪费。其实我发现喝的人很少,因为它的功效是预防病毒,首先没有感染病毒的不会去喝觉得没有必要且口感不好,其次感染了病毒的更不会喝因为它不治病。我不否认真的有人喜欢喝中药,但据我观察少之又少。
这项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真的去调研过吗?还是一拍脑袋觉得不错就拨动资金实施了;其次,这项政策开过听证会吗?有问过专家和老百姓的意见吗?还是只是问了相关利益群体,问过第三方吗?最后,这项政策计算过成本—受益比吗?它的受益虽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但我想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指标衡量。
或许有人会说这花的是公家的钱跟我有什么关系,瞎操心。是啊,就算都浪费了,也跟我无关,我不是责任人。但我从另外一个方面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公民,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主人翁意识要过多久才能真正的培养起来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出台的政策,政府的举措漠不关心,觉得与我无关,秉持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那我们的社会究竟要等到哪一天才能变好?
政府有钱了,可以做很多为民服务的事,熬中药是一种,补贴核酸检测也是一种,我想还有很多种。我们为什么不能多花些时间选择一种成本—效益更高的项目呢?尽管政府属于非营利组织,但我想这也不是可以不顾成本的理由。
这个社会还存在问题,我们也都在成长,难免有举措失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但路还长,只要我们想要改变,我想一切都在变好的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