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闺蜜的女儿小新暑假去上了辅导班,数学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不会,便拿出手机求助。无奈手机反应迟钝,老师随口来了一句:“我靠,这破手机。”
小新一直是个反应机敏的姑娘,听到这一句,她超快的反应不允许她毫无反应的:“老师,你怎么说脏话啊?”
“我骂我自己还不行啊?”此时的老师怒目圆睁,心里的怒火已经从慢速手机转移到小新的当众“揭露”上了。
孩子怏怏地回家,不想再去辅导班了。
闺蜜给我打电话,我首先指出孩子并没有错,她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但是从老师后来的语气来看,她并没有大度到能容忍一个孩子帮她指出错误。
2
儿子告诉我,他同桌一气之下撕了两本书。我们就暂且称呼这孩子同桌吧。
同桌生性活泼,爱与人打交道,一次上自习的时候,她把两本书平铺到桌子上,能翻页的这一面相互交叉,就像我们的双手交叉。
然后当政治老师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洋洋得意地指着桌上的两本书:“老师,你能快速地分开这两本书吗?如果能,算你牛。”
后来发生的事,让我大跌眼镜。
老师一把攞过书,“呲呲”地撕掉了好几页,嘴里还念念有词,意思是自习你不好好上,整这些没用的。
孩子欢喜的心一下子从云端落到谷底,一起之下,把两本书撕得粉碎。
这让我想到了作家魏巍的故事。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这个“她”是魏巍的老师,记得当年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学生,那个年纪,非常羡慕魏巍遇到这样一位心存良善,宽厚待人的老师。
3
如今,我有些担心,担心闺蜜的女儿小新再不敢在人前大胆地去表达自己,因为成年人的脸色足可以让他们戴上伪装的面具。可怜啊!孩子们本该有的纯真,被社会上所谓的明哲保身取代。
儿子的同桌本来想用一个玩笑来表达和老师的亲近,被老师粗暴的举动击得粉碎。孩子的自尊受挫,变得狂躁和失望,也许她再不敢轻易地去接近别人,也许她的活泼和热情会变成英语里的一个时态:“过去式”。
可能老师的想法是我们现在正在自习,这样做不是破坏课堂纪律吗?但是在一次课堂违纪与给孩子的热情泼冷水相比较,哪个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更大?
违纪一次下来纠正就好了,然而凉了的心的确更难暖热。
换个角度,如果老师小心地维护了同桌的自尊,然后再帮孩子分析,上课注意纪律,孩子是不是更愿意接受,也许这个孩子会变成第二个魏巍,长大后,她和老师的故事,也变成她一个温暖的回忆。
我突然开始反思自己,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更何况自己曾经难以克制的情绪下的举动。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尽量用我的善举去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和自信,也许我还有好多东西需要调整,但是我很庆幸,我有了这一份觉察。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