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想法
我来自中国——《中国哲学简史》

我来自中国——《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 虎仔童鞋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00:02 被阅读65次

刚好在约一百年前,中国几乎每一个知识青年的书架上,都摆放着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这书胡适始终只写了一半,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书的本身(所用的思辩方法论)就是一种哲学。可今天我要推荐的并不是这本,而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插图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我在广州图书馆里见到的唯一一本“藏本不下架”的图书。非常特别的是,这书居然首先不是中文书,而先是以英文版在国外出版的。

胡适说:

我的理想中,以为要做一部可靠的中国哲学史,必须要用这几条方法。第一步须搜集资料。第二步须审定史料的真假。第三步须把一切不可信的史料全行除去不用。第四步须把可靠的史料仔细整理一番:先把本子校勘完好,次把句子解释明白,最后又把各家的书贯串领会,使一家一家的学说,都成有条理有系统的哲学。做到这个地步,方才做到’述学’两个字。然后还必须把各家的学说,笼统研究一番,依时代的先后,看他们传授的渊源,交互的影响,变迁的次序,这便叫做’明变’。然后用完全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念,一一寻出各家学说的效果影响,再用种种影响效果来批评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

他把这些写出来,一是希望国中学者用这些方法来评判他的书,二是希望将来的学者用这些方法来做一部更完备更精确的《中国哲学史》。

后来,将近三十年后,这部《中国哲学简史》就在美国面世了,在美国受聘担任讲座教授期间,由其英文讲稿整理写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译作中文版。此书胜在通俗易懂,以西方人的思维来解读,十分易于普及,显得难能可贵,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美中不足的是几个版本都没有对古文部分进行注释,购买电子版在线复制-翻译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胡适认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源于对当前思潮的反动。老子的思想是对于“国家”这种权力机构的反动,孔子的思想是对于春秋时期纲常混乱的反动,墨子的思想对社会诸侯混战同时对儒家的反动等等。这里本想列举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稍微介绍一下各家,突然发现没有上万字的篇幅是介绍不完的,而仅仅列举出一两家,又没有必要,不如不写,因为冯友兰已经写得非常简明精彩了。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哲学的进化

世界哲学演化图

上千年来,实际上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是在不断互相吸收融合的。胡适提出:“我们今日的学术思想,有这两个大源头:一方面是汉学家传给我们的古书;一方面是西洋的新旧学说。这两大潮流汇合以后,中国若不能产生一种中国的新哲学,那就真是辜负了这个好机会了。”一百年过去了,结果并没有如愿。

有人说中国的问题就是没有记忆。中文充满了暗示,这是中国哲学的优势,或许也是劣势。在历史上,任何一种学科要有所发展,通常要先引入外力,这或许是一种新的思潮,或许是一种新的知识。我一直认为,进化论的出现是哲学继续发展的new blood,因为哲学的核心是人,首先要知道最基础的那个问题:人是什么,才能知道剩下的哲学问题啊!可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在这一百年间没有发现更进一步的书籍,但我相信肯定已经出现了。如果中华民族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先于其他民族之前将这种新的哲学纳入囊中,整个民族是没有复兴的希望的。若先了解何为“中国”,非攻读此书不可。

杰利米·边沁在《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第1章开宗明义说:“自然把人类至于两个主人的统治之下,这两个主人就是:痛苦和快乐。正是这两位主人指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是不可控的。

有趣的是,在读完此书后,我觉得

不用读

未来国家之争,必在文化之争,而处于文化核心的,必是哲学。我认为,每个人都必有每个人的哲学,小到谈恋爱的哲学,买菜的哲学,都是哲学。冯友兰在书中说:“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体验。”那是否唯有完整地学习中国哲学,才能是成为中国人的完全体验呢?我认为不必。事实上很有趣的是,你会发现在任何一部东西方的哲学史著作中找到自己早已经开发出来的哲学,这就是大学里俗称的“先贤们偷去了我的思想”。而与其说是如此,还不如说是社会思潮影响了人们的思考。就像是如今人们所用的词汇,都来自上千年哲思的沉淀,虽然很多词失去了其本意。(如“道德”,本意是符合道的称之为德,《道德经》:大德不德,是以有德。还有“良知”,指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王阳明心学中解释得非常精辟,或许很多人看过后会有“顿悟”的感觉。至于“塞翁失马”、“和谐社会”,甚至“佛系”、“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啊”等流行语,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来自于上千年的中国哲学思潮对我们的潜移默化。)

我一直认为,在读小说或哲学类书的时候,只会对那些已经知道的道理感到共鸣,而书本最大的作用只是为了来提醒你的已知。所有哲学必先来自于生活,熟读此书的老教授比起市井小市民也不见得会更通达。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王阳明

不仅不用读,而且

不可说

因为所见不远,不能见真理的全体;又因为语言往往有许多不能免的障碍陷阱,以致儒墨两家各是其是而非他人所是,各非其非而是他人所非。其实都错了。——胡适

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大辩若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而按照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过多的知识是荼毒人的毒药,我写这篇东西给人看也是在害人,我尝试说出来的一些道理,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因为真理是不可说的。道家认为,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术也是不断变化的,无对错之分,何必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冯友兰写在书最后的话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哲学最迷人又最恼人的地方,在于其“不可思议”。

在学会使用负的方法之前,哲学家或学哲学的人,都必须经过使用正的方法这个阶段。在达到哲学的单纯之前,需先穿过复杂的哲学思辨丛林。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

对于其在最后给出的四种境界在定出高下,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如果一定要分的话,那也是以天地、自然境界(basic idea—即道)的前提下,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永恒争斗,谁能不能击倒谁。这大概也是时代的原因,我们这个时代大概就是对那种非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做出反动。冯友兰已经在书的开始说了:

我不敢说那是绝对真理,任何人都不可能担当起判定绝对真理的任务;只有神——如果有神的话——才能决定什么是绝对真理。

人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仅仅是我这几段话、几个字,相信半年之后再看,见解或许也已经完全不同了,离真理或许越来越近,或许越来越远。离真理越近,就是离神越近。

虽然说了不用读,不可说,可我同时也认为这本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受用的,因为人生不仅需要体验,也需要讨论和总结来记忆这种体验,而这可能是总结人生最好的书了。这本书里面诸多理论,各家各派,没有一个人的学说与其他人相同,可每一个人的学说都有可取之处。我在读过此书后,从中否定了很多,肯定了很多,最后集各家学说,总结出只属于我的哲学,这是读此书最有趣的。而我相信每一个读者的眼中都有一本《中国哲学史》,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人生理论。没有生活经验的人看这本书,就会味如嚼蜡,越是拥有智慧,在看这本书时就会得到越多的乐趣。因为,

恰如嚼饭喂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吃饭,要吃别人的唾余,所吃到嘴里的当然没有原来那种饭的香味和鲜味。——冯友兰

所以,先去体验生命。

相关文章

  • 我来自中国——《中国哲学简史》

    刚好在约一百年前,中国几乎每一个知识青年的书架上,都摆放着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这书胡适始终只写了一半,是一部具...

  • 2018年8月28日读《中国哲学简史》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书对中国文化和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想要了...

  • 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很棒,中国哲学很糟。 先说中国哲学简史很棒,借用自序中先生原话并补充我的感受,可以用十六个字评价本书:...

  • 中国的国学世界的哲学——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的国学世界的哲学——评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文/北风来袭 《中国哲学简史》是世纪哲人冯友兰用英文写的一部书,...

  • 《中国哲学简史》随记

    《中国哲学简史》随记 了解哲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人生,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好书...

  • 中国哲学简史

    2月2日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带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脉络。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今日解...

  • 中国哲学简史

    2月2日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带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脉络。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今日解...

  • 冯友兰先生对大学生的告诫

    冯友兰先生可以称的上现代新儒家的代表,其著写的《中国哲学简史》,更是了解中国哲学的必读经典。 阅读了《中国哲学简史...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篇一 一、引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几位先哲对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

  • 一路向前

    中国哲学简史,第一次:喔,这是什么鬼! 中国哲学简史,第二次:轻松读完前三章,扔一边。 中国哲学简史,第三次:连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来自中国——《中国哲学简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cy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