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e3276467e24c1965.jpeg)
▼今日导读
彻底走出托付心态,认识到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可能是对每一位郁友来说,走向真正康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里所指的康复,不是指依靠药物或长期心理咨询才能维持稳定的一种状态,而是指一个人可以不依靠任何外在的事物,真正回来做自己,且发自内心感觉良好。 很多郁友在生病初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托付心态、受害者心态,这种心态的底层信念,是不准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要求其他人事物去负担这份责任,继而把自己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外在的事物上:如医院、药物、心理咨询、父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等等。 这种心态也许能让我们得到一时的轻松,却会把我们牢牢困在原地,不会为我们的内心带来任何成长,让你挣扎多年还在原地踏步。
而当你准备好了踏上向内看的旅程,一切便会开始大不同。 今天的故事,就是一位二胎妈妈,在经历7年抑郁的反复后,幡然醒悟,下决心要真正为自己人生担责的一份宣言,依赖家人、药物多年,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还可以“靠自己”,而相信这份勇气和担当,能让她迎来真正的成长。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启发你,去开启为自己人生担责的承诺。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79235746b4e0c351.jpeg)
先和大家说一下我的情况,我是个二胎妈妈,日常性格属于特别开朗的那种,在得抑郁症之前,我打死都不会相信这种精神疾病会和自己有关,可是它真的就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我的抑郁属于产后抑郁,明天就是儿子的生日,也就是说,我得这个病已经七年了。这七年来,我反复过许多次,而无论我变得多么强大,做了多大的心理准备,它每次来势汹汹,都能把我打趴下。但是,我不怕它,因为我每次都能成功地战胜它,赶跑它。
而一次次交锋的经历,也让我终于发现,原来抑郁的到来,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提醒,提醒我要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走出托付心态。下面,和大家浅浅讲述一下我的经历和感悟。
二胎产后抑郁,我写好遗书只等解脱
虽然我是产后抑郁,但实际上,在产前,因为家族的压力、单位的压力,我就已经长期处在抑郁情绪中了,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直到生二胎期间经历的一系列波动和状况,让抑郁彻底爆发了。时间回到我生完一胎女儿之后,虽然已经有一个孩子了,但因为老公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一直以来,公公婆婆和一大家子都希望我再生一个儿子。我也争气,果真怀了一个男孩。本来以为自己完成了人生的大事和使命,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黑色的夜晚,我进入产房之后,没有费什么劲,就生下了孩子,我第一句问的医生,生的什么?医生说等一下,我还没有看,我说好!医生说,男孩。我当时心一下松了,可是没想到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在医生拍完屁股之后,哭了一声。然后就不哭了,医生紧接着又拍孩子的屁股,孩子哭了一声又没有声音了,这下医生都慌了。我看见孩子全身已经僵硬,胳膊也伸直了,然后产房里顿时乱作一团,产房的医生赶紧给儿科打电话,儿科医生过来之后,儿子插上氧气管,就被抱到儿科抢救。所有人都走了,就剩我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产房里,儿子也被带走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到第二天,我去看了儿子,我看见小家伙鼻子里插的氧气,头上输的液体,我忍不住哭了一鼻子。接下来,就是每天在儿科陪儿子住院的日子,我吃不好,睡不好,奶水也憋得厉害,因为儿子的事情,我哭了很多次,估计这时就埋下了隐患。当我准备出院的时候,医生告诉我,儿子有可能是脑缺氧,我一想,那不就是脑瘫吗?我心中的思想包袱和心理包袱更重了。我以为回到家里会好一些,没想到情况越来越糟糕,我晚上根本不能睡觉,记忆力下降的厉害,老是莫名其妙地哭,心脏莫名其妙的"咚咚"跳,脑子反应特别迟钝。我不想见人(我甚至一下都不想见我儿子),不想说话,没有食欲,吃了饭就恶心、呕吐、紧张、害怕。我恨老公、恨孩子,因为我心里以为,就是他们让我变成这个样子的。无数次,我想到死,我不想活了,遗书都写好了,后事也交代了,就等解脱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b6f246819a12fcaa.jpeg)
全家人的支持陪伴,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就这样在家煎熬了两个月,实在觉得撑不住了,我终于去看了医生,医生诊断是产后抑郁症。接下来我就是住院、输液,一天吃三顿药,老公还特意请假陪了我一个月,后来他要回单位上班,我小姨来就陪我,小姨和我特别亲,所以让我特别有安全感。
在医院住了两个半月以后,我的病情基本上稳定了。我回到了家里。医生让我什么时候复查我就什么时候去复查,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没有断药,哪怕只是维持最低剂量。其实当时让我看病,我是很抵触的,我觉得我又不是神经病。是我的父亲告诉我,我对这个病有偏见,他说现在人失眠都是去精神科看,后来也是我的父亲给我找的医院和医生,我公公还第二天开车送我去看病,我不在家的两个半月,也是公公婆婆给我带的两个孩子,真是辛苦他们了。也是我父亲一直鼓励我,让我走出去,去医院、 看医生,看病,吃药。他说抑郁没什么的,把心态放好!爱真是最好的疗愈。 我要谢谢我的亲人和我的闺蜜,他们每次都开导我,陪着我,无形之中给了我很多力量。
老公是学医的,很理解我,也很体贴我,每次我反复了。他都鼓励我,陪着我去复查,调药,公公婆婆现在也很理解我,鼓励我,所以很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陪伴,我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抑郁症,真的是和出身学历没有任何关系。于我而言,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人,自己和老公也有工作,公公婆婆也有工作,娘家婆家情况都不错,但抑郁还是到来了。父母家人长期的支持陪伴,给我提供了较好的复原环境与条件,于是,在我情况逐渐稳定后,特别是在加入郁金香之后,我也开始慢慢看向自身,开始渐渐找寻那个答案——“我到底怎么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d4aaeb52b6bbb5f2.jpeg)
看见自己的托付心态,我决定真正为自己担责
进入郁金香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涵香老师跟我说的一句话 :"向外看的是梦中人,向内看的是清醒者"(荣格)。是啊,一颗迷惘的苦痛心灵, 唯有深入地向内走,内在的力量才能苏醒。涵香老师告诉我,千万不要有托付心态,千万不要把彻底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别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药物,心理咨询师……只有"向内走",才是所有内在精神品质获得根本蜕变的途径及奥秘。越是向外走,生命越发变得徘徊和焦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入正确的自我认识的道路,我们就能够让一些烦恼"各归其根",也就能轻而易举地看到内在的畅然和律动。
什么是托付心态?"托付心态"就是不准备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而要求其他人事物去负担这份责任。比如,以为嫁给一个人,对方便要事事迁就自己;以为自己有一张文凭证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以为自己进入了一家公司,它就应照顾自己一生(即使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好);以为遇到一个课程或者导师,就能够被拯救,包括抱怨政府、社会、风气、某些人造成自己的不幸等,这些都是"托付心态"的常见例子。 有托付心态的人常见的心理是:既然照顾自己是别人的责任,那自己便什么都不需要做了。
我于是反思自己,其实这么多年来,自己都一直有托付心态。7年来,我一直都把自己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院和药物上;我过分依赖家人对我的照顾,从未想过要自己为自己的抑郁担责,找寻自己抑郁的根本原因。生孩子后,我又把精力和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一颗心全挂在孩子身上,连单位的工作都是应付,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要过怎样的人生;我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内心有抱怨,虚荣,攀比,所以一直活得很累....当我发现这一切时,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复发的原因所在了,也更明白"靠自己"有多重要。事实证明, 任何一位心理指导师,都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更好的选择,但他们永远不可能代替我们去实践。
从长远角度而言,任何一个有着苦痛心灵的人,最终也都要成为自己的情绪平衡导师,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事情。科学的自我疏导不是勉强将任何依赖加在我们的心灵上,而是一种去除条件反射“心瘾”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依靠自己习得的智慧除去不净的杂质,留下正面的品质,其实就是一个调心养心,去邪归正,修身养性的过程。同时,在长期自我蜕变的成长中,在我们尚未培养出足够的定力前,过去的一些“业习”还会威胁到内心的平静,无常起伏的症状偶尔还会产生,预期的焦虑也会时不时跟我们对立。然而这条自我调心之路并不能保证从一开始就不会面临困难。暴风雨还是会来,想逃避是枉然的,而且还会有挫败感。因此,一旦踏上自助之路,无论如何都不要对结果感到焦虑,遵循自己的速度与方向前进。你只是在探索自我,而不是“治谁”。解剖自己,疗愈自我,无论多痛苦,都要永不言弃。
是的,抑郁的到来,是提醒我要真正为自己的人生担责,是为我提供了一条探索自我、疗愈自我的道路,而我决定,我一定要为自己好好活。我不想再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不想再像个小女孩一样被一大家子人照顾着、安慰着,我想成为母亲,成为独立清醒的个体,所以我得坚强地走下去。虽然我知道,以后的路还很长,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有这么多正能量的引导,我相信我可以的!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可以拥有成功快乐内心富足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会痊愈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48487/41641984cf7449a8.jpeg)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