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起源

作者: 爱唠嗑的馒头 | 来源:发表于2023-03-25 00:20 被阅读0次

        人,究竟从哪里来?古往今来,面对着浩瀚的历史长河,人类不断地向自身、向宇宙,重复着这一疑问。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人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详。在西方,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然而,神话毕竟是神话。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一步步地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某些人类始祖遗迹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对远古人类有了直观的认识。


       早在18世纪的时候,著名的瑞典生物分类学家林奈,就通过解剖学,认识到了人与猿之间解剖结构的相似性;从而提出了,把人和猿同归于灵长类的论断。

    卡尔·林奈

    附注:林奈,全名卡尔·冯·林奈(瑞典语:CarlvonLinné,英文:Linnaeus,Carolus)(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是瑞典植物学家冒险家,他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林奈把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名,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1859年,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阐述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生物进化论。1871年,达尔文又在《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是由一种绝灭了的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著名论点。但是,达尔文只回答了人类“由何而来”的问题,而没有回答“如何而来”的问题。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附注: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后来,英国生物学家赫胥[xū ]黎,在达尔文的启示下,进一步提出了惊世骇俗的人猿同祖的理论。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附注: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他为了对抗理查·欧文的理论,提出的科学论证显示出人类和大猩猩的脑部解剖具有十分的相似性。

        于是,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1876年,写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理论,开启了人类起源研究的新篇章。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附注: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人类,真的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吗?如果是,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经历了怎样的漫长过程?


          根据近年来世界学者的研究,从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其间经过约3000万年的时间。在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森林里,成群地生活着古代类人猿。它们遍体是毛,用臂攀援着树枝活动。这些攀树的猿群,就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后来,地球上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于地壳和气候的变化,原来郁郁葱葱的森林逐渐稀疏了。环境的变化,使一部分古猿被自然淘汰;另一些古猿,因为适应能力强,勇敢地走出了森林,成群地来到林间草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前后肢渐渐有了明确的分工。前肢,更多的时候,用来抓握工具;后肢,则用于支撑身体和行走。古猿的直立行走,奠定了它们向人演化的基础,是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进化

        在长期的劳动中,交流的需要促使语言的产生和大脑的进化。古猿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打制粗糙的石器;学会把树枝砍成合适的木棒,作为防御工具或者觅食的武器。工具的制造,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巨大飞跃,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到了距今300多万年的时候,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形成了。从此,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人类,到底出现在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呢?

        时间追溯到1965年的5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并先后出土了7件石制品。这证明了,在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

        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属于同一成年人个体。齿冠保存完整,齿根末梢残缺;表面有碎小裂纹,裂纹中填有褐色粘土。这两枚牙齿很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石制品的人工痕迹清楚。有石核和刮削器,应该是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此外,还发现众多的炭屑和两块黑色的骨头。经鉴定,可能是被烧过的。有研究者认为,这些可能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在考古学上,人们把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根据制作石器的方法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因此,这些材料显示,“元谋人”应该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考古学者把这一群体,称为“元谋直立人”,俗称“元谋人”。

          现在看来,元谋人的化石可能已经不是我国历史的最早记录了。新的考古探索,随时可能刷新这一记录。到目前为止,重庆巫山龙骨坡的巫山人和山西芮城县的西侯度文化的发现,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存年代,又提前了。前者被测定是,距今约201—204万年的古人类;后者则有距今180万年的历史。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无论如何,元谋人的发现,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它使那个时代的远古祖先的生活,重见天日。元谋人之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人类一直生生不息。但他们是什么模样?又是如何生产、生活的呢?

        1929年的12月2日,注定是世界考古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这一天,中国科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中外。到1966年5月以前,已经发现了40多个北京人的遗骨。其中,5个是比较完整的头盖骨,9个头骨碎片,6块面骨,15个下牙床骨,152枚牙齿;此外,还有10多块上下肢骨。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10万多件。有用火的遗迹。还有虎类、鹿类等100多种动物古化石。

        “北京人”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他们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但是,北京人的脑容量却显示了他们智慧水平的提高;平均约1059毫升的脑容量,几乎是现代猿类415毫升的2.5倍;与现代人的1400毫升的脑容量相比,已经较为接近了。与头部的特征相比较而言,北京人的四肢,已经发展到更接近于现代人了。除了骨壁较厚、骨腔较小外,北京人骨骼的形状、大小、比例和肌肉附着点,都和现代人差不多。这说明,北京人确实是经常劳动和长期直立行走的。从而,也验证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真理。

        “北京人”已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北京人的石器,堪称是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典型。大体可以分为砍砸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在漫长的岁月里,“北京人”就是使用这些石器,打砸野兽,刮削兽皮,切割兽肉,砍砸兽骨、树木,挖掘植物根块,从而顽强地与自然界抗争。这些原始的石器,每一样都浸透着先民们劳动的汗水和智慧。

        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度达4—6米、色彩鲜艳的灰烬,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北京人使用火,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由动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个体的力量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群体,也就是原始群体的力量,才能勉强生存下来。因为生存的需要,“北京人”形成了集体,开始了群居的生活。他们以平等的个体身份,参与集体的活动。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在我们感慨北京人可以使用天然火的同时,一个新的疑问产生了。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人工取火?

        1933年,在发掘北京人遗址时,意外发现一个古人类遗址。因为发掘地点,位于北京人的遗址顶部,即龙骨山上部山顶的一个洞穴内,所以被叫做山顶洞人。据测定,山顶洞人的生活时代,属于距今约18300—10500年前。

          与“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同的是,他们懂得人工取火。这使他们摆脱了对自然火的依赖,成为了自然界里的主动者。他们的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已懂得刮挖、磨光、钻孔等技术。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做精美的装饰品。山顶洞人制造了许多令人骄傲、内容丰富的装饰品。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huàn)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这表明,他们已经有了美的概念。

        山顶洞人以兽皮为原料,用骨针和骨锥缝制衣物。这根骨针,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有了这样奇妙的东西,山顶洞人就可以把鹿皮缝合起来,做成漂亮而实用的短裙。那时候,狩猎和采集依然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生产劳动。

    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北京人”的那种群居生活,逐渐过渡到山顶洞人的生活集体,即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在山顶洞人生活其中的氏族社会中,一个氏族通常有几十个人。他们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这时候,氏族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亲族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氏族成员之间,人人平等,互相保护。氏族内部按照性别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负责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而采集食物、烧烤食物、缝制衣服、养老育幼等任务,则由妇女承担。

    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氏族的庇护下,山顶洞人顽强地生存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们度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虔诚地等待着文明社会曙光的来临。

    中国发现

    文案来源:中国通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人类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ig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