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明先生的《送宗伯乔白岩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
对此,一位同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难道专心于一项事业,不能悟其道吗?兵圣孙武、史圣司马迁,不都在各自领域于道上有所成就?难道只有学道才能悟道吗?今天,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再来体会《送宗伯乔白岩序》中的“道”与“艺”——
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乔宇,号白岩山人,明朝“晋中三杰”之一。宁王叛乱,阳明先生起兵之后,乔白岩在南京城中积极布防,震慑了宁王。在这之后,他授官南京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别称“大宗伯”,因而阳明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称呼对方为“大宗伯白岩乔先生”。
阳明先生返回北京后,乔白岩赴南京上任,此时他的官职高于阳明先生,但依然特地前来与阳明先生论学,可见其求学之心切。
阳明先生首先说了三个字:学贵专。乔白岩附议,说自己年少时爱好下棋,废寝忘食,一年时间乡中已无敌手,三年国中无敌手。
阳明先生听完并没有回应对方的话,而是又说了三个字:学贵精。乔白岩同样附议,说起自己研众史、核百氏的过程。
阳明先生还是没有回应,只是又说了三个字:学贵正。乔白岩依然附议,并说自己中年以后才开始追求圣贤之道,对于之前的爱好(下棋与文词)自己感到后悔惭愧,现在这些爱好都不放在心上了。
阳明先生此时终于对乔白岩做出了肯定的回应:可哉!
阳明先生随后讲到,下棋、文词等技能,与真正的求学相差太远,远在哪里呢?远在: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乔白岩向阳明先生求学,学的是大道,这与年少时学下棋、学文词,本质上是不同的。少时没有求道的志向,因而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
换句话说,一个人若不是为了求道而学习下棋、文词,就会沉溺于技艺本身而与道无缘。一个人若已经立志求道,那无论是学棋还是学琴,他都可以在此过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加深对道的体证。
正如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在学会了一首曲子后,老师就想让他再学另外一首,但孔子并没有急于学习其他曲目,而是继续打磨弹奏此曲的技巧、了解此曲想要表达的意趣。最后,他体悟到,这首曲子是在歌颂一个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有着广阔胸襟、目光辽阔的人,这个人一定是周文王,此曲之道是在歌颂圣贤啊。
惟精惟一
阳明先生并没有说,一个求道之人不能学习其他技能了,事实上,只有在你所经历的各项事上格物致知、磨炼心性,才能真正于道上有所实质性收获。这里,阳明先生提到了四个字: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出自尧舜心法十六字心诀,全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的心中有很多危险,可以总结为错误的认知与过度的欲望,想要得到一颗纯乎天理良知的“道心”并不容易。所以需要“惟精惟一”。
“一”可以理解为天理大道,而“精”则指致良知的功夫,也就是去掉内心的错误认知和过度欲望。这显然与乔白岩所理解的“精”存在不同,不是“精”于事,而是“精”于心。
唯有真下功夫去除心中的杂质与污垢,才能恢复清澈的良知。所以阳明先生讲:
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这里的“专”指的是专心致志在心上用功,如此才能精炼此心,进而才能明于事理,正心诚意。这里,阳明先生又回到了“学贵正”,拥有正知正见是求道的关键。
阳明先生最后说: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若能拥有一颗纯乎天理良知之心,可知天地化育,文词技能自然不在话下。
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都是在心上用功,心决定事,磨砺并提高心性,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长为真正的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