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锚,土地加资本会飞的。前40年靠农村土地,中30年靠城市土地,后30年还靠农村土地。但资本的风是带着血腥味的,有些东西是不可逆的。现在沙漠荒地给了新能源,到时候无数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民间资本可以鲸吞土地,这个产业大蓄水池跟房地产一样不可逆,中间这个三十年就是在给后面这个三十年蓄势,资本积累起来了,市场也建立起来了。它考验的是建立经济大循环的能力,更是公共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能力。眼前的事,你们还在说风凉话,如果有能力看好你家的地,一定要看好。现在还剩几年时间,还需要研究整个经济生态对这个即将入市的大蛋糕的消化能力。只要这个市场足够大,虽然现在你看到的是尘土和荒芜,但在资本眼里是金子和肥肉,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现代农业的上下游不比房地产小,生物制药、化工化学、机械工业、基础设施、自动化智能化、包括未来新型地产、交通等等。
这个前40年就是57/58年兴修水利和建立人民公社开始到2000年左右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城市化浪潮掀起这个时间点,中间30年就是到2030年左右。后三十年是伴随大量技术转移和人民币国际化来开展的,现代社会真正的大循环不仅是市场足够大有完整的梯级结构,这需要技术层面创新层面和资本国际化层面。我们可以在中国之外建立一个以工业为基础、技术转移为主导、人民币国际化流通为保障的三级市场,而在国内就要建立创新研发为龙头、生物和先进制造为载体、食品健康产业为保障的一级二级优势市场。从而形成国内国外两个循环。
那这个锚是什么?这个猫就是转变扶贫思路,扶贫要向丰富农村生产资料开始。不是消费促发展,而是以致富促消费,以生产促发展。有人担心造成过剩。社会的平衡只能在不足和过剩间进行,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产品的过剩和不足推动的。理论上产品和生产资料不能在全球范围内达到平衡。因为资源的禀赋不平衡。请问工业发展几百年是否真正出现过产品的绝对过剩?有人说资本主义的危机,危机之所以叫危机是因为少数人的狂欢导致的大多数人的哭泣。是需求能力的压制。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错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