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拜读了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虽未能深解,也多有收获,现就其中内容和思想总结如下:
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指未成年人),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15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同时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也进行了论述。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者之间彼此关联。
贯穿全书的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自然人。卢梭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教育应该适应人的天性,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教育不应该违背自然,应该根据儿童身体的天性,使幼儿的身体得到舒展;教育应该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的教育,不可超前,不要进行该阶段儿童无法理解的教育内容,以免儿童产生迷惑不清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当下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多少家长想赢在起跑线上,于是超前教育成为大部分人的做法,急功近利成为了主流思想,他们拔苗助长,赶鸭子上架,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便有的孩子在父母与老师的高压与强催化剂的催化下,短时间内表现的很“优秀”,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后期乏力。
这让我想到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郭橐驼种树因为顺应了树木的植物之性,生长规律,所以树种得好。育人也是如此,儿童的天性一定要得到保全,如果过早地人为干预,妨害成长,对后期成长的恶劣影响很难再扭转。
这也让我回想起了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敬畏自然,观察自然,我们往往能够从中的总结出很好的规律,用自然的规律指导教育,有返璞归真,不忘初心的效果。
我们常说:静待花开。四个字,说起来非常轻松,但是能够做到“静待”的能有几人。卢梭、夸美纽斯他们以哲学家的睿智与理性,提醒与告诫我们应该敬畏规律,遵循规律,用理智之水浇灭欲望之火。
这一声声的提醒已经在历史的回声中激荡了三四百年,又唤醒了多少沉迷中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