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走气、苦走骨、甘走肉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黄帝问道:辛味善走气分,多食辛味,使人觉得心中空虚是怎么回事呢?
“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少俞回答说:辛味入胃后,其气行于上焦。上焦有将来自中焦的水谷精微布散于体表的功能,如过食葱、姜、蒜、韭之类的辛味,就会熏蒸于上焦,使营卫之气受到影响,如其留于胃中,就会出现内心空虚的感觉。辛味常与卫阳之气同行,所以辛味入胃以后促使卫阳之气外达而汗出,辛味也随汗而排泄,这就是辛味走气的道理。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黄帝问:苦味善行于骨,如果多食苦味,人就会感觉恶心欲吐,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少俞回答说:苦味入胃后,五谷的其他气味都不能胜过它。所以当苦味进入下脘后,三焦的通路都受其影响,导致气机阻闭不通利。三焦不通,则胃内食物不得通调、输散,胃气因而上逆,所以形成了呕吐。牙齿是骨的外露部分,苦味经过牙齿进入体内,又随呕吐通过牙齿外出,也说明苦走骨的道理。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黄帝问:甘味善走肌肉,如过食甘味,会使人感到心胸烦闷,这是为什么呢?
“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少俞回答说:甘味入胃后,其气弱小,阻滞胃中气机,使胃气不能达于上焦,甘味与谷类食物一同停留在胃中,故而胃气也柔润。胃柔则气缓,容易化湿生虫,寄生虫因食甘味而在胃中蠕动,所以使人心中烦闷。甘味可以入脾,脾主肌肉,甘味外通于肌肉,所以,甘味善走肌肉。
(原文)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今天学习了辛走气、苦走骨、甘走肉。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