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书,教师要用整本书来教学生学习如何阅读,练习如何阅读,学会自主阅读。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阅读素养。
教阅读,重点是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表达。
但是事实上,学生一点儿都不喜欢阅读。他们喜欢读网络软文爆文,喜欢看疼痛文学或者恐怖之类的书。而这类书的质量基本都没什么含量。他们只是在无聊打发时间罢了,而我们要求看的书,他们不看。大部头的书,他们讨厌,尤其是《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在他们口里是无聊的文言文,他们没耐心看下去。当然他们也没那个时间看,寒暑假虽长,但是对玩乐的他们来说,还是太短了,要是让他们看名著,那真是一点儿趣味都没有,先别说课标要求看多少东西,他们觉得反正参考资料上有总结,我为啥要花费时间看呢,有那点儿时间不如分给游戏了。
学生真正喜欢的书一定会反复阅读,阅读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喜欢一本书。但是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细细地上阅读课,而我们学校安排的大阅读,也流于形式。学生的读书笔记不是为读书而做,而是为了给老师交赋税。他们根本不能生成一种记录,看了书又不记录,很快会忘记。读书笔记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是自己想读书学习有收益,必须做的事。
年前买了徐杰老师的《名著导读教学参考书》,看语序的时候就被吸引,徐杰老师带领着江阴教师团队上出的一百多节名著导读课,对我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啊。因为我不知道怎么上阅读课,我给学生上的名著导读课,全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我一个人在给他们讲故事,为了吸引他们,我甚至还用蹩脚的模仿秀就模仿人物语言,我试着用田连元先生的评书模式来讲故事。他们说听了我讲的故事就不用看书了,因为书太长了,懒得看,而且全是文言文,超级难看。上届学生还能给我纠错,这届学生却让我成为独孤求败,名著导读课是我炫技炫才秀了,但我深知我还差的太远了,不是我想炫啊,而是他们不愿意读啊。想想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有时候我在反思,到底是哪里出错了,为什么学生都不读书,小学看着成绩可以,到了初中什么都理解不了。最让我无语的是,刚上七年级的时候,梁俊豪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你上课既不讲中心思想,也不讲意思,我们能考好才怪呢?”当时我都懵了,这这这,考试会考老师教的中心思想,我怎么不知道?现在我们还能考到老师讲的原题?
最近在读的书,读了让人心下慨叹:整本书教学不容易啊。尤其是怎么教学生思考和表达。可能平时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时候,一堂课都得考虑完成教学任务,而我们分析一通之后,文章索然无味,学生根本不看,有时候配合地抄点儿笔记,课下也不看,更别提阅读课上自己做读书笔记了。
现在我是无法在学生身上实践了,看了看身边正在玩奥特曼的俩儿子,我想我找到小白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