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融”的一篇热文《我北京的哥们,担心1岁的女儿考不上211》在朋友圈刷屏了。
作者提到,他的一个发小,在北京的工作十分稳定,所供职的单位十分重要,重要得都不适合在文章里提及。
具体有多“神气”?就是中国许许多多中产家庭会认为,如果孩子长大以后能和这位发小一样,就很好了。
可是哪怕这样一个事业顺遂、让人羡慕的人,也会对闺女的高考充满担忧。

图源:六神磊磊读金庸
家长对下一代教育有忧虑很正常。
但这位发小的女儿今年才1岁!
在闺女还穿纸尿裤、吃配方奶粉的年纪,他就开始担心十七八年后女儿高考的问题,是魔怔了吗?
是也不是。
看不见选择,才造成源源不断的焦虑
我们大多是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人,其实道理都懂——不是互联网成功贩卖了焦虑,而是自己越看得清,越焦虑。
我们经历过,所以更担心,甚至是怕!现在中国的教育就是个模子,什么料子扔进去,都吐出一个镯子,不讲个性。

2020年高考考生1071万,但实际上适合考试有多少?有一半吗?剩下的孩子呢?
为了适应上课和考试,现在的孩子比大人还忙,起得比大人早,时间比大人紧,压力比大人们大,比大人都用功,但到头来,一个分数就否定了。
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脚踏空,失去与同龄人竞争的机会。
大家都批判应试教育,都说不能唯分数。但我们心里更清楚,年年承受讽刺与批判的高考制度是中国无数人的救命稻草——数不清的科技先驱、商业巨头、栋梁之才就是通过高考改变的人生(当中不乏焦虑着的家长,正如六神磊磊那位发小)。
而且近年来一种声音越来越响:高考也许是你人生中遇到的一个相对最公平、最不靠关系的考试了!以后再也遇不到了!
为什么这种声音会越来越响?
因为它来源于我们心里最深的痛,我们的痛不是因为问题太多,而是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别无选择。看不见选择,才造成源源不断的焦虑。
多少社会精英咬牙挺过了高考,凭借知识与耐力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经济能力跟上来了,手里的资源多起来了,却依旧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能将备战高考的路,重走一遍。

除了高考,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吗?
有!
P先生:女儿天资未定,香港身份作后备
居住在上海浦东、从事高端器械行业的P先生本身是从高考大省江苏出来的。
他坦言,经过寒窗苦读的滋味,更加清楚,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获得大的成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热情,找到这个毕生所致的热爱正是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P先生更倾向于让他即将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入读上海优质的私立学校,用在体制内学校背负巨大的功课压力,而且他还给女儿留多了一条后路——P先生成功通过香港优才项目拿到了香港身份。
在P先生的教育规划中,如果孩子以后靠自己的实力能考回上海的好大学,那么他就不申请香港永居了,香港身份就是个备选;
但如果孩子天资有限,考上海的大学有点困难的话,P先生就让她在香港读大学,或者考虑通过华侨生联考,低分考回上海。
总之,有一个香港身份,选择会多很多很多。
S女士:二宝入读国际学校,幸好有香港身份
S女士是硕士学历,在香港也有公司,每年营业额非常可观,但她也曾为孩子的教育发愁。
她有两个孩子,大宝是美国出生的,现在就在广州上国际学校,一切顺利。但二宝出生的时候因为自家企业在上升期,忙得没有好好做教育规划。

二宝下一年就要上小学了,S女士想要将她送到大宝同一家国际学校,却遇上身份门槛。
S女士从朋友那里知道其实香港身份也可以直接上国际学校,就立刻申请。因为在香港就有公司,所以S女士当机立断,赶紧递交了香港专才申请。
现在香港身份到手,二宝的入学申请也正在办理。
这一代越站越高,下一代越来越好
在经济整体缓缓提升的背景下,我们这一代,已经跟上一代有所不同,我们接受的教育、把握的经济、可利用的资源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像P先生和S女士那样的精英人士越来越多。
当前主力人群(70后、80后、90后)踏入社会的起点正在不断提高,能给下一代的托举,也越来越有力。
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
研究生招生91.65万人(博士生10.52万,硕士生81.13万)
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博士42.42万人,硕士生243.95万)
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博士生6.26万人,硕士生57.71万)

图源: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gov.cn/guoqing/2020-05/21/content_5513455.htm
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在校生3031.53万人,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6.00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1.75万人。

图源: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gov.cn/guoqing/2020-05/21/content_5513455.htm
香港优才、香港专才等项目面向具备学士学位或以上人群(在特殊情况下,能附以证明文件的良好技术资历、可证明的专业能力及/或经验及成就亦可获考虑)。
获批香港身份之后:
孩子如在香港升学,可享受15年免费教育,申请全香港的国际学校,参加香港DSE考试还能获得香港本地大学的优先录取;
孩子如果在内地升学,香港身份能申请纯外籍国际学校,参加华侨生联考,以较低分数入读国内名牌大学,或凭借香港DSE成绩免试入读内地大学。
此外,目前已经有280余所海外高校承认香港DSE成绩,有了香港身份,日后考虑国外留学也有便捷途经!
总的来说,有香港身份,无论在本港、内地还是海外,都有很多教育资源便利。如果对香港身份有想法的朋友,欢迎来联系银河移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