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Zoeln。
几周前我刚刚发布了新专辑“Life”(生命)。
Life
作为献给我母亲的生日礼物,整张专辑从作曲到演奏再到最后制作都是我亲自操刀完成的。
专辑融入了传统古典音乐与现代电子音乐,如同一首人生的配乐,讲述了生命从生到死的故事。作为创作者,我会以作曲家的角度带领大家去欣赏并了解这张专辑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运用到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灵感来源。
居住海外的听众如果无法打开网易云音乐也可以在以下平台上聆听我的专辑:
Birth这首短暂的音乐小品是专辑的开幕曲。伴随着婴儿的哭喊声开始了音乐人生之旅。
温暖且又模糊。
没有过多复杂的音乐与和声结构,整首曲子如同电影般缓慢地展开与上升,彷佛是在回忆我们早已忘记的那段模糊的婴儿时光。
在经历了诞生之后,我们来到了无梦无思的幼儿时代。
作为Birth的音乐延续,Dreamless在配器上使用了跟Birth同样的音乐合成器“Unstable States(不稳定状态)”。对比Birth缺乏旋律与和声的开端,Dreamless拥有简单且略带悲伤的和声以及我亲自吹出的黑人爵士风格的口哨旋律。
从作曲的角度来讲,我在爵士风格的口哨中融入了大量的和声 tension(音乐张力),例如和弦的第11音和13音。
这种不和谐的tension所带来的轻微不适感,很奇幻的表达了无梦年华所带来的迷茫感。
随着成长,我们的音乐人生也来到了天马行空的童年。
Pirate and Parrot 这首音乐童话,彷佛是一首海盗与鹦鹉的二重唱,由高低声部的音乐对位模仿着海盗与鹦鹉的对白。曲子当中重心不稳的鼓点就像海盗先生的瘸脚步伐,一拐一拐地敲击出了他的扭曲步态。
Pirate and Pattor 是音乐之旅路上最后一首关于童年的曲子,也是这张专辑中最后一首欢乐的曲子。
随着童年的结束,我们的生命之旅也来到了学习与逐渐成熟的青春年华。
More(积水成渊)就是从无知的孩童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
More在英文中表达的是“更多的”意思。顾名思义,整首曲子不断重复,每一遍又在上一遍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旋律。最终所有的旋律汇聚在一起,如同人生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在最后汇聚成了湖海深渊。
这首曲子在创作上很大程度的受到了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影响,每条旋律不仅是主旋律同样也是伴奏,互相磨合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电子交响乐。
在乐器的选择上,More用到了大量的电子合成器如Dripping Cycles(滴水循环)和Dream Voice(梦幻人声),更加贴切的表达了积水成渊的人生。
More在和声上一共重复了十遍,每一遍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历程的加入,在最后演化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三个元素:信仰,希望与爱。
Glass Castle(玻璃城堡)这首曲子的灵感来源与Jeannette Walls写的的同名回忆录。故事讲述的是Jeannette父母与众不同,充满谎言却又天马行空的教养方式。回忆录的标题来源于Jeannette的父亲答应她要在沙漠中建造的一座玻璃城堡。Jeannette一直相信着爸爸的承诺,直到成长中学会的的思辨拆穿了信仰般的谎言。
作为对信仰与希望的质疑,Glass Castle就是一首音乐的思辨之旅:你是否能抛弃希望,质疑信仰?
音乐伴随着建筑工地的打桩声开幕,并由玻璃破碎的音效合成器奏出伴奏,如同信仰与希望构建出的玻璃城堡,最后逐渐支离破碎。
随着音乐逐渐展开,我在旋律上大量地使用了suspension(延留音)。这些suspension就像是一个个怀旧的音符,即使已经跟新的和声色彩格格不入了,也不愿意舍弃曾经信仰过的希望。
Glass Castle是我在这张专辑中最喜爱的作品之一。作品在最后结尾高潮来临之前进入了铺垫的桥段,由两条节奏错开的半音音阶引入了我引以为豪的最终部:一段充满着质疑与自我认同的音乐宣泄。
Glass Castle的结尾就像是一首电子版的巴赫前奏。每一颗雨点般的电子敲击音都随着管风琴雄伟的伴奏一点一点的敲碎着梦想中的玻璃城堡。
除了信仰与希望,爱必然是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
Cafuné这首曲子的情感,就像梁祝,代表着爱。
作为一个在汉语中无法简单表达的词, Cafuné在葡萄牙语中代表的是在相恋依偎之时用手指穿过恋人的发丝。
如同一首情歌般,Cafuné的灵感来源于一位我来自拉脱维亚的恋人。我们曾在哈佛墓园约会,一起温书逛街,一起听歌看海。我们质疑过世界,也思考过人生,但最珍贵的,必然是相互依偎之时也不忘感受音乐的美好。可能很多人会好奇,为何我们要在墓园约会,毕竟传统上墓地是阴森可怕的,但是我们去的这所安宁美丽的墓园Mount Auburn Cemetery可谓是Cafuné重要的灵感来源。
Mount Auburn Cemetery同为音乐家,我在音乐中也故意夹杂着两首东欧斯拉夫民族的代表作: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忧郁小夜曲”。这两部耳熟能详的俄罗斯作品明喻与暗喻地阐述了我们之间的爱恋之情。
Cafuné 所有的乐器都是由我亲自演奏录制的,包括其中优美又悲伤的小提琴旋律。
就像手指穿过恋人的发丝一般,我的手指穿滑于琴弦之间,鸣出提琴的靡靡之音。
爱的消逝,如同幻影般犹存。
Illusion(幻影)是整张专辑最奇特的一首曲子,因为整首曲子从头到尾全部用的都是预先录制好的声音,我再排列组合成一首完整的曲子。如同拼拼图一般,我将无数细小的音乐碎片填补在曲式框架的结构之中,最终组成了这首Illusion。
既然是预先录制好的,在和声上往往每个录音不能互相很完美的组合在一起,于是我模糊了总体的和声,出乎意料的营造出了一种幻影般的和声色彩,回味着爱的消逝。
随着人生逐渐步入结尾,接下来的三首曲子是关于时间的三部曲。
Clock of Elise(爱丽丝之钟),顾名思义,跟贝多芬的钢琴名作“致爱丽斯“与路易斯·卡罗的奇幻著作“爱丽丝梦游仙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lock of Elise在旋律上不仅改编了贝多芬“致爱丽斯“的著名旋律,在速度上也犹如钟表一般,滴滴答答,彷佛映现着“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手持钟表的白兔,与秒针齐步递进。
除了著名音乐与文学作品的引用以外,Clock of Elise最出彩的也当属与我在音乐中运用的”节奏错位“。随着“时间”的逐步逼近,音乐中的每条旋律,重音与鼓点都相互错开,有规律却又不规则的重复着,铺垫了三步曲中,”Tempus“的到来。
Tempus是拉丁文”时间“的意思。
这首极简主义风格的曲子在创作上受到很多鲁多维科·伊诺第(Ludovico Einaudi)的启发。Ludovico是意大利当代古典极简主义音乐作曲家。感兴趣的音乐爱好者可以听听他的极简主义风格作品 "Logos"(标志),你会发现Logos的旋律跟Tempus的有着相似之处。
作为时间三步曲的中心,在录制上除了电子音以外,我还录制了我的击掌声,叹气声,拍桌子与哼鸣声。当我在录制这些特殊音效的时候,一个小彩蛋(微信消息提示音)被不经意的录进了音乐中,却又完美的跟和声融合在了一起,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仔细聆听一下。
这个我母亲给我发微信消息时的提示音出现在第56秒,意外却又完美的融入了音乐的和声之中。如同偶然艺术一般,这个微信提示音就成了音乐的一部分,永久的封尘在了时间之中。
10. 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记忆的永恒)
时间三部曲的末章,记忆的永恒,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名画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
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这幅画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931年,目前收藏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跟Clock of Elise一样,音乐的速度跟分针的敲击速度一摸一样。
这首音乐作品的最大亮点在于左右声道的互相交替,请大家务必戴上耳机聆听。曲子的旋律虽然是简单重复的音乐模进(用相同的音型重复,并呈阶梯状变化),但每个模进都由不同的配器相互呼应。正如时间一般,侵蚀着我们四周的一切,除了记忆。
人生之旅的最后一首,专辑的压轴曲,Menmento Mori讲述的是生命的终点:死亡。
Memento Mori是拉丁文,意思是记住你会死亡(remember death)。我从小到大都对死亡文化非常感兴趣,我觉得生命的美好绝对离不开死亡所带来的遗憾感。受到Lana Del Rey的影响,我的生活态度也非常YOLO(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死亡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人生的deadline(期限),也是让我铭记生命可贵的重要参照物。
Memento Mori,不仅是在探索死亡,亦是发掘生命。在音乐配器上我加入了大量的宗教乐器,例如西藏编钟,非洲鼓与人声合唱。除了配器,Memento Mori也使用了许多与死亡相关的音效,例如风声,雷鸣声,棺材木板的吱吱声与低沉的呼吸声。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曲子的结尾和声,一个 f minor chord + 大13音tension映出的Dorian调式。这个调式并非是传统古典音乐的大小调,而是更常见于略带悲伤的民谣之中,例如耳熟能详的英国民歌斯卡伯勒集市和童年儿歌鲁冰花。这两首歌曲都使用了我最爱(没有之一)的Dorian调式。
简明的讲就是在黑暗的音乐色彩中添加了一缕光,而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作为整张专辑的结尾,我却把和声停留在了极其不和谐的“魔鬼”三全音(增四度)上,如果是几百年前的话,我估计要被基督教会判为异端处决了吧。
以上就是我作为专辑创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以及我如何用音乐的手法表达了这些感悟,也感谢我亲爱的母上大人赐予我生命(老妈开心吧)。
我从小旅居海外,中文文法不畅,请多多包涵。
谢谢阅读到最后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