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教育!教育!怎么“教”才叫“育”?

教育!教育!怎么“教”才叫“育”?

作者: Angelaand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10:14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了Dr魏的家庭育儿宝典中的《学外语》后,对家庭教育有些感想,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了一个之后,觉得仍然是不过瘾。中午,群里有位妈妈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我想一起在这里和大家仔细分析一下。

群里妈妈的困惑

这几年看过、学过了很多派别的育儿知识,也学习了很多流派的心理学,我想把我学习到的总结为4个方面(当然,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加上一张关于我思考的思维导图,那就再好不过了):1,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2,育儿一定要育己。只育儿,不育己,那么将是十分局限的;3,每个人都被分配到平等的时间,就看每个人是怎样利用这些时间的;4,积极正面的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自己的修行,也是孩子的榜样。

陪伴

1,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意义重大,重大在哪里,我和你再吧一吧。

现代心理学认为,孩子的0-6岁心理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础。在19世纪,弗洛伊德将该观念首次提出的,遭到了很多人以及流派的排挤和否定。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弗洛伊德的预言是对的。除了这个,这位老人家还说过,每个孩子的依恋发展都是从乳房依恋——母亲依恋——多人依恋。所以,在依恋过程中,母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父亲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中脱离开来吗?不是。在有关于情商的研究中表明,父亲的加入会使得孩子的情商更高。

怎样陪伴孩子?所谓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做某些事情。这位妈妈的老公抱怨孩子经常在花园里挖土、打花,没有去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去上早教班。且不说早教班可以教给孩子什么,单纯的比较时间,每周一小时VS每天的朝夕相处。这位妈妈在后来还说到因为二宝,精力有限,话语中带着内疚和自责。我还想说,即便每天不可能随时陪伴,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也是受益终身的。

说完了陪伴的时间,我们再说说陪伴的品质,假如说,妈妈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拿着手机看着孩子,让孩子自己玩。这不是陪伴。陪伴,是要要求父母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玩,就算是挖土、打花,孩子才能从中体会到爱,体会到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孩子愿意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陪伴是给予安全,并且愿意小步迈出他的世界。

育己

2,育人先育己。

就拿挖土、打花来说。可以看的出,爸爸很是鄙视这样的行为,没有早教班来的高大上。爸爸这样想,一定是有他的理由,我没有和这位爸爸聊过,所以只能猜测一二:这位爸爸小时候就没有上过早教班,常常在自然环境中玩耍。对于自己的童年多少有些遗憾,于是将自己的愿望放在了孩子身上。那么,爸爸有没有放下自己的这些想法、遗憾,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一想、问一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在挖土、打花呢?我想孩子的回答中,有一部分一定是好奇。“好奇”是引起孩子兴趣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要将孩子和自己好奇的东西分开,坐在早教班的教室里,才叫“教育”呢?这是不是我们成年人思维上的限制呢?

育己育的是什么?我想,育己就是通过和孩子的互动,不断的和孩子沟通,放下我们成年人的执念、限制,以及我们人生中所谓的“经验”。从孩子的角度重新的审视世界、审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是丧失了自我,而是拓宽了视野。

育己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放下我们的焦虑。在面对孩子、面对生活总会有很多的担心。我猜想,这位爸爸的焦虑在于:不上早教班,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不如别人的孩子。那么,反过来说,如这位爸爸所愿,有一个很好的早教机构,孩子也去了。可以保证孩子以后就会比所有人都优秀吗?显然不能。那么,焦虑能解决问题吗?不能。我们发现,焦虑只是我们不能掌控生活而引发的情绪。So, 把属于你的焦虑还回自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空间。

揣着焦虑,我们怎么能教好孩子?在这个案例中,我想知道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不妨现在就想想,你想把孩子教育成怎样的人?有了目标,你的教育之船才不会迷航。假设你的目标是罗马,那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还会焦虑吗?

时间

3,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时间,怎么才能故此不失彼呢?

最近在网易上看《积极心理学》的课程,Tal老师在讲到每个人都有一条心理状态的基线,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围绕着这条基线起起落落。那我想,每个人的时间分配也是这样,在带孩子、上班、照顾家庭其他成员之间上下起伏。在工作忙的时候,去认真的忙工作;在带孩子的时候,放下手里的一切,认真的去陪伴孩子。比如说,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真正闲下来。那平时就忙工作,在假期时,放空自己、全身心陪伴孩子。即便是这样,我相信,在孩子成年后,都会对爸爸有这么几种印象:1爸爸平时工作很忙,这意味着爸爸在对待工作时十分认真。(从另一方面也是榜样)2爸爸假期时会陪我,这意味,假期总是温馨、美好、甜蜜的。

上面说到的整块时间,那么我们再说说零散的时间。比如说,吃饭时间,睡觉前。我不太相信,有谁会忙到吃饭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睡觉时间。那么,这些时间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起来,在吃饭的时候,和孩子聊天,或者就某个菜展开想象。睡前的10分钟,给孩子将一本绘本。这些都会给孩子内心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力量。

修行

4,积极正面的生活,是自己的修行,也是孩子的榜样。

每个人对于同一事件的关注角度,对其自身的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在孩子挖土、打花这件事情上,爸爸如果关注到的是,孩子正在以他独特的方式探索大自然,没准儿以后会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那我想这位爸爸会主动的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挖土,在不同的季节打不同的花。如果是这样,这位爸爸难道不是孩子心中理想的爸爸吗?爸爸自我的价值感会低吗?

或许,这位爸爸在某一天看到的都是积极正面的,但是很不巧,被小偷偷了钱包,钱包中有所有的证件和银行卡,而周围没有一个人帮忙去追小偷。积极的态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抱怨社会多么黑暗,人心是多么冷漠。也许,你可以换一种想法,如果当时是有人拿着刀子逼着你交出钱包呢?是的,往往这时,转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当作一种修行。

最后,我想说,挖土、打花有什么不好呢?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到的是看到花怎样被打碎,听到的是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闻到的是破碎的叶子和花中散发出独有的味道,感觉到的是黏糊糊、湿漉漉的感觉。每重复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孩子的印象。试问这么全方位的体验,早教课可以提供吗?   

最后的最后,今天的文字和Dr.魏的《学英语》没有关系,只是接着这个名,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对待育儿、成长的一些看法。

相关文章

  • 教育!教育!怎么“教”才叫“育”?

    今天听了Dr魏的家庭育儿宝典中的《学外语》后,对家庭教育有些感想,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了一个之后,觉得仍然是不过瘾。中...

  • 不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割草机”

    何谓教育?教,教知识;育,育能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应知晓,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仅要教孩子知识,更要育孩子能力...

  • 父母与老师的合作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应携手同心。 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完整。 教书的是老师,育...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①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

  • 从有教无育走向无教有育!

    从有教无育走向无教有育! 说起教育,总会感觉千头万绪无从谈起,回归常识,教育却是大道至简的道理。我们常说教育是培养...

  • 随笔ll家长会随笔

    教育 教育,先教后育。教是给孩子指出人间正道,社会规则,善恶分界,活学灵用。育是教的辅助,是养成,是积累,是发现的...

  • 20180107~17~做父母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

    〖做父母就是做教育〗——〈天天心语〉 做父母就是 ——做教育。 教—— 是启发; 育—— 是陪伴…… 教育之道 —...

  • 2022.10.11~晴~(1223)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是合伙人,携手同心。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完整。 “教育”二字,包含着...

  • 反思教育

    只要空闲下来,我常想:教育,教育,该教什么?育什么? 教处世为人的道理,教认识世界的方法,教闯荡社会的勇气,教修身...

  • 教育:教中育,育中教

    夸美纽斯认为,富人如果不受教育就像猪一样,贫穷的人如果不受教育就像驴一样。 猪,大家晓得,天天就仨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教育!怎么“教”才叫“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na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