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Dr魏的家庭育儿宝典中的《学外语》后,对家庭教育有些感想,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了一个之后,觉得仍然是不过瘾。中午,群里有位妈妈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我想一起在这里和大家仔细分析一下。
群里妈妈的困惑这几年看过、学过了很多派别的育儿知识,也学习了很多流派的心理学,我想把我学习到的总结为4个方面(当然,如果这个时候我能加上一张关于我思考的思维导图,那就再好不过了):1,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2,育儿一定要育己。只育儿,不育己,那么将是十分局限的;3,每个人都被分配到平等的时间,就看每个人是怎样利用这些时间的;4,积极正面的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自己的修行,也是孩子的榜样。
陪伴1,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意义重大,重大在哪里,我和你再吧一吧。
现代心理学认为,孩子的0-6岁心理决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础。在19世纪,弗洛伊德将该观念首次提出的,遭到了很多人以及流派的排挤和否定。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弗洛伊德的预言是对的。除了这个,这位老人家还说过,每个孩子的依恋发展都是从乳房依恋——母亲依恋——多人依恋。所以,在依恋过程中,母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父亲就可以在这个环节中脱离开来吗?不是。在有关于情商的研究中表明,父亲的加入会使得孩子的情商更高。
怎样陪伴孩子?所谓的陪伴,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做某些事情。这位妈妈的老公抱怨孩子经常在花园里挖土、打花,没有去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去上早教班。且不说早教班可以教给孩子什么,单纯的比较时间,每周一小时VS每天的朝夕相处。这位妈妈在后来还说到因为二宝,精力有限,话语中带着内疚和自责。我还想说,即便每天不可能随时陪伴,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也是受益终身的。
说完了陪伴的时间,我们再说说陪伴的品质,假如说,妈妈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拿着手机看着孩子,让孩子自己玩。这不是陪伴。陪伴,是要要求父母融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玩,就算是挖土、打花,孩子才能从中体会到爱,体会到安全。在安全的情况下,孩子愿意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陪伴是给予安全,并且愿意小步迈出他的世界。
育己2,育人先育己。
就拿挖土、打花来说。可以看的出,爸爸很是鄙视这样的行为,没有早教班来的高大上。爸爸这样想,一定是有他的理由,我没有和这位爸爸聊过,所以只能猜测一二:这位爸爸小时候就没有上过早教班,常常在自然环境中玩耍。对于自己的童年多少有些遗憾,于是将自己的愿望放在了孩子身上。那么,爸爸有没有放下自己的这些想法、遗憾,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一想、问一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在挖土、打花呢?我想孩子的回答中,有一部分一定是好奇。“好奇”是引起孩子兴趣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要将孩子和自己好奇的东西分开,坐在早教班的教室里,才叫“教育”呢?这是不是我们成年人思维上的限制呢?
育己育的是什么?我想,育己就是通过和孩子的互动,不断的和孩子沟通,放下我们成年人的执念、限制,以及我们人生中所谓的“经验”。从孩子的角度重新的审视世界、审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是丧失了自我,而是拓宽了视野。
育己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放下我们的焦虑。在面对孩子、面对生活总会有很多的担心。我猜想,这位爸爸的焦虑在于:不上早教班,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不如别人的孩子。那么,反过来说,如这位爸爸所愿,有一个很好的早教机构,孩子也去了。可以保证孩子以后就会比所有人都优秀吗?显然不能。那么,焦虑能解决问题吗?不能。我们发现,焦虑只是我们不能掌控生活而引发的情绪。So, 把属于你的焦虑还回自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空间。
揣着焦虑,我们怎么能教好孩子?在这个案例中,我想知道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不妨现在就想想,你想把孩子教育成怎样的人?有了目标,你的教育之船才不会迷航。假设你的目标是罗马,那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还会焦虑吗?
时间3,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时间,怎么才能故此不失彼呢?
最近在网易上看《积极心理学》的课程,Tal老师在讲到每个人都有一条心理状态的基线,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围绕着这条基线起起落落。那我想,每个人的时间分配也是这样,在带孩子、上班、照顾家庭其他成员之间上下起伏。在工作忙的时候,去认真的忙工作;在带孩子的时候,放下手里的一切,认真的去陪伴孩子。比如说,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真正闲下来。那平时就忙工作,在假期时,放空自己、全身心陪伴孩子。即便是这样,我相信,在孩子成年后,都会对爸爸有这么几种印象:1爸爸平时工作很忙,这意味着爸爸在对待工作时十分认真。(从另一方面也是榜样)2爸爸假期时会陪我,这意味,假期总是温馨、美好、甜蜜的。
上面说到的整块时间,那么我们再说说零散的时间。比如说,吃饭时间,睡觉前。我不太相信,有谁会忙到吃饭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睡觉时间。那么,这些时间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起来,在吃饭的时候,和孩子聊天,或者就某个菜展开想象。睡前的10分钟,给孩子将一本绘本。这些都会给孩子内心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力量。
修行4,积极正面的生活,是自己的修行,也是孩子的榜样。
每个人对于同一事件的关注角度,对其自身的态度有重要的影响。在孩子挖土、打花这件事情上,爸爸如果关注到的是,孩子正在以他独特的方式探索大自然,没准儿以后会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那我想这位爸爸会主动的带着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挖土,在不同的季节打不同的花。如果是这样,这位爸爸难道不是孩子心中理想的爸爸吗?爸爸自我的价值感会低吗?
或许,这位爸爸在某一天看到的都是积极正面的,但是很不巧,被小偷偷了钱包,钱包中有所有的证件和银行卡,而周围没有一个人帮忙去追小偷。积极的态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抱怨社会多么黑暗,人心是多么冷漠。也许,你可以换一种想法,如果当时是有人拿着刀子逼着你交出钱包呢?是的,往往这时,转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当作一种修行。
最后,我想说,挖土、打花有什么不好呢?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到的是看到花怎样被打碎,听到的是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闻到的是破碎的叶子和花中散发出独有的味道,感觉到的是黏糊糊、湿漉漉的感觉。每重复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孩子的印象。试问这么全方位的体验,早教课可以提供吗?
最后的最后,今天的文字和Dr.魏的《学英语》没有关系,只是接着这个名,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对待育儿、成长的一些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