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的故事从李中堂李鸿章吃饭开始讲起。
北洋大臣李鸿章慢条斯理的吃着饭,属下在一旁向他汇报军务,李中堂这饭吃的优哉游哉,听着军务也是不慌不忙,这时候仆从慌慌张张跑进来告诉他:大事不好了,太后喜欢的鹦鹉挂了!
优哉游哉的李中堂一下子呛了饭,整个人都不好了。
同样不好受的还有光绪皇帝,虽然慈禧太后已经归政于他,但作为一个皇帝,原本封建集权的最大受益者,他却是半分实权也没有,处处收到慈禧太后的掣肘,还得美其名曰以孝治天下。
眼下让他不好受的问题有两个,于国,列强虎视眈眈,应该居安思危强化海防边防;于家,老太太要做寿,想要修个园子颐养天年,手心手背都需要银子,可是一穷二白的大清国没有银子!
束手无策的光绪皇帝只能安慰自己:办海军,修园子,孰轻孰重老太太应该分得出吧!
光绪皇帝终究还是太年轻,too young too naive,难题捅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横眉冷对:大清国怎么就穷到这份上了!我不就建个园子吗!人家寻常人家过个寿还要体面,更何况我们皇家呢!我建园子仅仅是为了我吗!为了贪图享受吗!我是为了我们大清国的面子!我们大清的面子有了,洋人才不会看不起我们…
慈禧太后这一甩脸,坐着的皇帝跪着的大臣纷纷消了声,大气不敢出,孰轻孰重老太太的确看得很清呢!
在慈禧老佛爷的心目中,大清的面子可是一等一的重要,可是时下的大清国早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割地赔款求和,大清国的脸早就被人打肿了,此情此景下体体面面的建园子过大寿不过是用这张打肿的脸充胖子,粉饰太平罢了。
慈禧太后的这番作为不免让我想到另一个太后关于孰轻孰重的一个故事。
这位太后便是战国时候的赵威后,细说起来她的经历同慈禧太后还有些相似,都是年轻时死了丈夫,孩子还年轻不太懂事,国家大事便由太后垂帘听政处理。
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威后一见到使者便问道:齐国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还安居乐业吧,齐王还好吧?
听到威后这么问,齐国使者有些不乐意,齐王派我来问候您,太后您不先问问齐王近况如何,反倒先问起收成和百姓,您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赵太后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没有收成便没有百姓,没有百姓便没有君王,哪里有不先问根本而先问末梢的呢!
显然,威后的这种观点就是我们现在的民本思想,即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告诉我们,君王只是国家机器的管理者,而不是独裁者,为君者,应该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利用国家机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然而,相似的人生境遇却没有让慈禧太后产生同赵威后相似的民本思想,反倒让她手中的权力成为剥削人民,腐败政治的源泉,实在是可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