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县里举行高中语文“四校联盟”教研活动,是针对文言文教学的探讨,选定《谏太宗十思疏》开展同课异构,这篇文章是新高考需要背诵的篇目,部编教材里也有,究竟要如何上,我陷入了苦苦地纠结当中。
想到学生普遍对于文本的思路很是陌生,于是就尝试着让学生列思维导图来梳理文本,学生热情很高,每个小组讨论、绘制,交上了一篇又一篇的导图,各有所长,思维导图本身就是结合自身和文本的一场契合,也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设计,先以众所周知唐太宗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来猜测里面的人是谁?他作为镜子照见了太宗哪些得失呢?来导入课文。
课堂第一个环节就是就是展示一个小组的导图,让大家讨论分析给予补充完善。这个小组以“思”作为抓手,来理文章的脉络,段落中心抓的很好,就是缺少推导的步骤。各个分支之间出现交叉。以此来梳理文章。
顺利引出第二个环节 “十思”的解读,分析其具体的内容和“诚能”达到的一种理想政治境界,正是因为唐太宗接受了“十思”这样的治国建议,才得以延续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今天依然对我们普通人有借鉴意义,选一句自勉。我更为看重的是今天对我们的一个启发。从古人的智慧中来不断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毕竟是一次尝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反思自己,希望能够更好。
1.多读书,多积累,多融会贯通。特级教师王栋生有句名言:“语文教师的读书就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敢教书,他的学生才能学好语文。”这句话对我触动特别大,要坚持一直读下去,对于文本,也要好好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设计好一堂符合学生实情属于自己的课。
2.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语言的匮乏是一大硬伤。要给学生一种美得享受,美得熏陶,教师我们要做到言传身教。虽然主张课堂要还给学生,但还需要教师的辅助,一个有效地引导,有趣的引导,能够活跃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也要有多方位准确的评价。
3.思维导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能有效地运用。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有所帮助,值得好好研究和实践。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和满足。
5..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的实践和理论是分不开的,需要相互支撑和印证。鲁老师提到了钱老,在多年前就提到文言文教学应该文大于言,毕竟文以载道,言不是不重要,只是我们更应该吸取的是古人的智慧,里面蕴含的文化。他特别提到他自己对文言文的突破。例如:《游褒禅山记》和《醉翁亭记》对比阅读,体现《游褒禅山记》景不美,物不美,情也不美,反倒是重在理,引出作者的个性。在对比中勾连,对比中明了此类文体。可以针对不同题材的文言文,开展不同的课型。
若重新设计,我会大胆取舍,选择第一课时,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归类解决字词,指导朗读,有时间就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应该也不错,下次可以实践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