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12】今日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五章(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后半部分及附录一(第四代的时间管理)。
这部分主要讲了如何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法实现自我管理,从而确保要事第一。主要从三方面来做:
001四步骤实施周计划。
本书前面内容讲了,第二类事务(重要不紧迫的事)才是第一位的,要坚持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所以制定周计划要坚持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
第一步,确认角色。拿出一张白纸,将自己的角色分别列出来(比如:职工、父亲、丈夫、社群运营助手、自我成长者等),然后写出下一周每一个角色下想要做的事情。
第二步,选择目标。结合自己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在每个角色下精选出一两件最重要的事,这些事情中一定要有几个是属于第二类事务。
第三步,安排进度。为上述每一项事务安排具体的时间。
第四步,每日调整。在执行的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但千万要对影响目标完成的无关事务说“不”。由于自己已经为角色和目标进行了合适的优先排序,所以能够获得内心的平衡,不会患得患失。
002通过授权实现高效管理。
授权是提高工作效能的秘诀之一,但大多数人吝于授权,总觉得靠自己更省事省时。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花一小时产生1单位的成果;而授权管理者投入一小时,可能会产生10倍、50倍甚至更多倍的成果。当然,通过授权管理主要适用于工作场合或类工作场合,在家庭、个人学习方面使用较少。
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后者才是最高级的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指直接下达具体命令,比如安排“去做什么,怎么做”,给予具体的跟踪指导。这样的授权,一是管理者很累,凡事都要去指导,其实变身为了另外一个执行者;二是执行者很累,没有自主性,缺乏干事的动力和乐趣;三是效率不高,没能发挥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是机械地完成。
责任型授权,是指管理者基于信任,将事务交给执行者,只关注最终的结果,允许执行者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能够让人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具体运用之中,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需要明确预期成果、奖惩措施;二是要根据执行人的能力、负责程度等情况,适当地选择授权事务;三是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根据执行人情况给予必要指导(不是手把手教);四是抓好过程的监督考核。懂得授权的管理者,一人管千人若烹小鲜;不懂授权的管理者,深陷琐碎小事手忙脚乱鸡飞狗跳。
003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来做事。
在我们的待办清单中,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类事务,我们要做的除了尽量减少第三、第四类事务(当然必要的放松和休闲除外,这里所讲的要抵制的是指毫无目的地混日子),还要高效地去做第一、第二类事务。
在做第一类事务时,也即重要且紧急的事,也需要用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这样一开始可能会比较麻烦,但是时间长了,很多东西慢慢理顺,第一类事务渐渐减少,不会再像以前疲于奔命、措手不及了。
举例:你是一个部门领导,上级要求今天之内报送一个材料,只有你才能完成这个材料的资料搜集、撰写及上报。需要做的,不光是自己尽快完成任务(重要且紧迫的事务),还需要让下属尽可能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分担力所能及的事,事后需要有一个具体的下属工作能力培养计划(重要且不紧迫的事务),即在日常工作中,针对性地培养下属这方面材料的写作能力,同时平时做好资料搜集、汇总工作。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工作,完全可以授权给下属来完成,自己负责审核就可以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人也轻松。
网友评论
002 文中周计划的部分小标题总结精炼,延展部分叙述充分,且实操性很强,易模仿,有借鉴意义。
003 想要职场高升,不但要会计划,更要懂得“外包”,如此,才会有更多精进自己能力的时间。
这篇真的是很有借鉴价值。我需要把计划进行调整,最近都是在追赶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