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由于工作需要,我5月份去了上海。
考虑到机票不便宜,还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于是我计划多见一些老朋友,只是没想到一约就约了30多人。
对,30多人。很难想象?我刚开始也这么觉得。但一天一天过下来,反倒觉得不怎么辛苦,内心充满的是感动和收获。
下面我简单总结一下这几天出差的感受,供各位斜杠或愉悦或收获。
01
矫情是种见光死的病
不知道现在看我们文章的斜杠们如何,三水在上大学的时候是矫情的一绝。
别人一个眼神被我解读出无限内涵,一句话就能伤害到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我,也对任何人都小心翼翼。
就连大大咧咧的周小七都说:“三水,大学四年跟你一起,连我都变的矫情了。”(大家可以翻公号之前小七写的感情文)
但是这次出差,我约了些本来这辈子都可能无缘再会的同学、朋友。这才发现,之前和他们所谓的摩擦和过节,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眼前活生生的人、爽朗的笑容、愉快的交谈。
如果没去见他们,我可能会花一辈子来讲述之前和他们怎么错过彼此、本可以是朋友、好同学甚至恋人;
但直到见面才发现,你们并没有错过彼此,本质上你们还是朋友、同学;恋人却是不可能的,见个面就发现都是想象。
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偏差?还不是因为自己太矫情了:有什么想法不直接说,猜猜猜,猜别人的想法,也希望别人猜我的想法。
但是人和人的关系是经不起猜忌的。现在很多人都讲究活的自在、直接,也是这个道理。有气就撒,有事就说,感恩就表达,喜欢就接触,用心理学上的话讲,要学会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也要学会释放自己的黑暗能量。
人要在关系中撕扯、成长,当你发现世界包容了你所有的好与不好,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豁然开朗。
02
人生不易,每个人都在挣扎
这次安排见面的人中,有曾经我一直羡慕的白富美/高富帅类的富二代、金融圈美女交际花、事业有成的前辈、优秀却迷惘的学弟/学妹、前途似锦的博士学姐、加班熬夜的上班族、辛苦无休的创业者等等。
他们有各自的骄傲和辉煌,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挣扎与焦虑。
如果他们只活在我的朋友圈中,我会觉得羡慕,而不会如此真实地看到屏幕背后的他们在挣扎。
创业者羡慕工作族的安心稳定,工作族羡慕创业者的自由和高收入;
学弟学妹羡慕硕博学长学姐的优秀和经历,学长学姐羡慕他们的单纯和无限可能;
金融圈的人忙于各种数据、报表和应酬,时刻担心自己的身体哪一天会垮掉;
事业有成的前辈也正在为自己的家庭压力操心煎熬......
我想,人的苦恼到底来自于哪里?幸福呢?照这样下去不就是没完没了?
俗话说,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也许只有当我们学会满足于已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自由。
03
社会将我们同化,但不是坏事
这次出差,如果要让我概括大家的变化,我估计会说,乖戾的变得懂事可人,张扬的更加谦虚低调,毛躁的变的细致如水,粗心的也可以踏实认真。
好像大家都开始懂得社会,都开始调整自我,就像调整一颗水晶让它成功嵌入一枚胸针,我们也开始对自己的边角敲敲打打,以适应社会这个庞大的运作体系。
而组成社会的三个层面,无非就是物、人和关系。
物的层面,只要上过大学、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学计算机、学医),已可以处理;
人的层面,需要我们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例如见面打招呼、不给人添麻烦等等,这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已基本掌握;
关系层面,是最难的、也是需要在初入社会和职场时去琢磨的。这里面有太多的细节和心机,甚至还依赖于一定的运气和天赋。熟练掌握,到哪里都如鱼得水;半途而废,就只能偃旗息鼓,甘愿默默。
而所有层面都有准则要遵循,为了所谓的“混得好”,大家都默默地发力改变,也渐渐地越像是一类人。
这未尝不是件好事情,改变世界的起点是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人生本来就充满了资源稀缺和规则限制,绝对的随心所欲根本不存在,就连马云和埃隆马斯克也深受世俗的观念和权力所拘束,先不谈改变世界,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让我们更好得生活,如果不走偏,对关系更好的拿捏也会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04
如果重来,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有重来的机会,自己会改变很多,命运也会相应改变。
比如,“如果重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如果能重来,我一定会选择当老师”、“如果能重来,我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如果能重来,我一定会对ta更好一点”,等等。
但实际上,当你和故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回想当时作的决定,那个当下自己的心情就会重新涌上心头。你开始了解当时的自己为何作出了那样的决定和选择,为何事情渐渐发展到了后来的样子。
因为我们作出的选择,不只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综合了其他各种因素:你当时的心情、你的状态甚至你家庭的影响......如果重新回到特定的那个当下,你的选择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
回忆的纵轴是时间,我们的记忆总是倾向于选择性遗忘某些细节,导致我们觉得好的事情非常美好,坏的决定真的非常糟糕。
回忆的横轴是状态,只要带入当时的各种情境,你会突然理解了自己的选择,原谅当时的那个孩子,那个承受着家庭破碎、或者学习高压等各种不幸的自己。
这样说有点宿命论,有点小绝望,但却是事实。事实从来都不是为了让我们开心而存在,只有敢直面现实的勇士才有改变世界的可能。
05
不是拜金,只是“金钱就是权力”
资本就是力量。由于身在香港,身边有不少有钱人。动不动就几千万的海景豪宅还觉得不够,一年几百万的收入还觉得很不满足。
我见过一天的货币基金(类似余额宝)理财收入都能到600多的人,这是在里面存了几千万还是更多?我大体算过。用钱生钱真的可以轻松实现财务自由。
只是现实中总有四类人:有人拼命才勉强实现财务自由/有人一出生就是财务自由/有人一辈子都紧紧巴巴过日子/还有人过着像“草莓”一般、外表甜美内里脆弱的日子(大多数所谓的中产)。
有钱,可以移民大多数国家、可以上到世界顶级名校、可以轻松创业成功,挤进所有人争破头的重点高中、大学更是不在话下。世界上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如果不能解决,肯定是钱还不够多。要满足奚梦瑶等众明星名模的名门梦,这些富二代们也是要不一般有钱才可以。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钱人现在越来越懂得投资理财,来保证自己世代绵延都很有钱;而普通人如果不能实现圈层的升级,一直都会过的很挣扎。“富不过三代”现在越来越成为穷人自我安慰的话,用来暗讽有钱人的孩子娇气纨绔不争气。但是随着社会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投入,以及合理的财产传承规划,现在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可以实现富过好多代。
所以,投胎,还真的是门技术活。只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能教,否则估计生意会很好。
当然,在中国这个特殊的体制内,金钱和权力的关系还是比较奇怪的。
06
大多数人想挤进10%,里面的人想进1%
记得统计局会不时公布全国人均收入排名,看到大部分打工族薪水平均在1万以内,上了1.2万/月基本稳在全国前10%。
有些人吐槽自己拖了大家后腿,有些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刚毕业就已经进了全国10%。
罗胖也说,不要担心房价太高,只要尽量成为社会的前30%就好;因为社会再残酷,也总会让这些人买得起房。
我有时候在想,照这个说法,月薪9000左右是全国30%,真的能买得起房子吗?或者说,能够不那么卖命就能买得起吗?
这次在上海,我被一个金融圈的网友邀请参加他们圈子的聚餐。与会人员很高端,各种房地产大拿和银行行长。
我这个网友绝对是白富美:长相甜美可人、身材苗条、还有一副标准的网红脸(听说金融圈男士都特别喜欢网红脸),全身上下名牌,随便吃个饭、住个酒店、发个自拍都能秀出大片的感觉,相信这是很多女生都想活成的样子。
但是在聚餐时,我却开始搞不清楚她和那个房地产大亨的关系,昨天还说自己单身的妹子,今天却好像是那个大亨的女朋友一般,两人拉拉扯扯。我不禁感叹,为了成为上海陆家嘴金融界所谓的名媛,蛮辛苦的。
突然想起来认识的花旗银行女生,刚毕业就起薪70万港币,她的目标是什么呢?肯定不是10%了吧?
点开她的朋友圈,看到个性签名写着:努力成为1%。
Fair enough.
07
关系和家庭已是基本门槛
之前觉得找关系是不光明的,靠家庭是不体面的,现在的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不能因为自己没有鞋,就歧视那些本身就穿着jimmy choo出生的人。
现在仔细想来,别说中国社会了,整个世界都是靠关系和家庭运行的。你的朋友肯定会比陌生人更容易得到你的青睐;你的家庭有能力不帮你帮谁?这个年代哪个家庭又没有一点积累呢?
只是多或者少罢了。
而且越往上面走越会发现,没有关系运作和家庭支持的成功基本是不存在的。所以为什么说上流社会的人更守规则、重礼节,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了关系就等于有了一切。
一段好的合作可以带来一个亿的现金进账,一个家族世交的转介绍可以成就孩子的整个职业生涯。
你说关系重不重要?
而关系的根基在哪里?年轻人的关系链很不成熟,所以还是得靠家庭。
所以在目前阶级流动越来越固化的时代,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想要获得非凡的成就,真的很难,充满挑战。
一方面是因为上层社会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白手起家的人,也越来越少。
而那些真正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人,很少的人在沉默中爆发了,而更多的却在沉默中消亡了。
以上是我此次出差的部分感受,谨作参考。
有些粉丝会觉得略压抑,但我想把感受到的现实真实地展现给大家,如果你还在上学,则可以窥见一点现实;如果你已经上班,肯定对我的文字略有同感,欢迎交流。
斜杠青年这个平台,是希望大家综合打造自己的竞争力,成为那部分即使白手起家,也可以实现梦想和自由的少数人。
不管未来怎样,向前奔跑总不会错,我们一起!
把自己做好,努力拼搏就有机会实现理想;
就算实现不了理想,终归也可以在岁月的尽头笑看过往,用心感受良人的爱护,用鼻闻嗅每一朵花香。
等到此时,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最平淡的幸福,是生活最昂贵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