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有,有心则灵

作者: 天河s | 来源:发表于2018-03-11 12:04 被阅读55次

 

山不在有,有心则灵
山不在有,有心则灵

      读高行健的《灵山》之前,本以为从未听说过的“灵山”或许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直至读到书中的第75章才发现这样一段对白:

“老人家,请问灵山在哪里?”

“你从哪里来?”老者反问。

他说他从乌伊镇来。

“乌伊镇?”老者琢磨了一会,“河那边。”

他说他正是从河那边来的,是不是走错了路?

老者耸眉道:“路并不错,错的是行路的人。”原来如此,花了将近十天时间,想见识的云雾缭绕的“灵山”,不过类似于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灵河旁的赤瑕宫”……其实现实世界里哪里有它们呢?“灵山”只不过是作者内心的一种追求,可谓“山不在有,有心则灵”。

      无比艰辛地看完了高行健的《灵山》。首先它篇幅长,达八十一节,其次很不适应地是版本采用繁体竖行,更为艰难的是作者的非常人的思维和叙述方式。某些时候堪与阅读英文作品或古典文言媲美。也无怪作者在第72章结尾处“他”的一番调侃:“这一章可读可不读,而读了只好读了”。

      《灵山》的主题描写了主人公“我”从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到下游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神游历程,主人公“我”被诊断为肺癌(这也正是作者高行健自己的经历),不知道是误诊还是因为某种神秘的力量,后来肺癌居然神奇地消失了,让他重捡回一条生命,获得新生。他大悲之后,喜出“往”外,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决心去游历四方。因为我才疏学浅,对于书中浸淫着的意识流,超现实的魔幻现实的表述难以理解,乃至产生“弃之为快”之感,但书中交织着的石老爷、朱阿婆、巫师、巫婆、民间木雕、祭师、少数民族(羌族彝族苗族)风情、民间掌故、文革轶事、野人、土匪、民歌、情爱……一个个罕闻或匪夷所思的故事还是吸引着我一直读了下去,特别是引起云游四方主人公“你”的乡愁的那些屋檐、天井、瓦楞里的野草、青石板老街、小吃摊子……竟也时时触动我的心灵,由衷地钦佩作者的有心去游,遥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又有几人能像作者深入民间用心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呢?可见作者思想意识之超前。再联想当今尘嚣日上的旅游浪潮,除了吃喝、拍照、朋友圈里的炫耀之外,真正用心游览者又有多少?

    书读完了,虽有点“不明”,但确实“觉厉”。期待重读带来的乐趣!

    最后再次引用书中的“他”所说的话来结束:“这不是一部小说!”                          “那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 山不在有,有心则灵

    读高行健的《灵山》之前,本以为从未听说过的“灵山”或许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直至读到书中的第75章才发...

  • 有心境则灵

    偶然早起了一回。思忖间,脚步移入家附近的公园。甫一进园子,一阵清香迎来,左嗅嗅,右闻闻,不得见香源,遂罢。 正前门...

  • 群之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群不在大,贵在有情; 话不在多,重在抒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英汇聚,...

  • 扫街日记|九龙山

    九龙之山~有山则灵~

  • 春日茶生活带来的感动

    春日茶一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春日好春光,有茶则香;春日踏青好去处,茶园,高山,给你带来不...

  • 圣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物件不在大小,有心意便好。被活佛葛嘎开光,吸收高原旷野之灵气,为圣物也。 ...

  • 蓦然④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唐代)改编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不如不看山,求的鸳鸯不渡仙。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不...

  • 装修后,福州小伙伴们纷纷求陪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房子不在大,有心则灵; 朋友房子刚装修完,就迎来莫名一股风,都想要去我朋友家趁睡,朋友表示满心...

  • 别人家的孩子

    每一个家长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这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前提。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 方法 方向不...

  • 家不在大,有心则灵

    对于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能有一套自己的小公寓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越是小空间越需要精巧的设计,才能将空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不在有,有心则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ai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