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一次期末考试,对有些家长总是一场战争,一场肩并肩的战争。因为孩子考的好,就是表明自己这个学期的努力,这个学期对孩子培养和期望没白费。在和别人谈起教育的时候,也会滔滔不绝,分享成功的经验,沐浴在别人羡慕的目光和充满敬佩的眼神中。
当然,一旦考不好了。那下来就很痛苦,很纠结。不停的反思自己哪里错了,是不是作业没检查好,是不是辅导班没报,是不是孩子上课没认真听了。 各种可能性几乎都被重演了一遍,然后不停的自责和斥责。最后不但没法找出问题根源,或许还会让孩子更讨厌学习了。
这学期,小孩刚上了初一,科目多了很多。一开学我就成充满电的复读机,天天提醒要重视、要认真、要学会学习的技巧、要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还用小学的小聪明来应付初中的课程,那可能会摔个大跤。
果然,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语数英三科成绩还混得过去,其他小四科一科比一科差,成功的避开了良好这个词。一时间真的无法接受,想当初入学报名的时候,脸上写满了未来胜利者的表情,还以为自己会是班里的佼佼者。现在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的优越啊,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也开始认真思考一学期来的问题。
2
本来,我对成绩也是挺看重,谁不想自己的娃读书厉害,感受脸上贴金的幸福感。不过静下来想想,期末考试不好,也就是人生路上的摔了一个跤,只要知道为何摔跤,懂的爬起来,总结摔跤经验,而不是在哪摔跤就在哪躺会,那就没必要悲伤和悔恨。青春总会让人做出一些错事和傻事,只要能从这些事上得到经验,通过反思提高自己。以后就会为这次外摔跤感到幸福和快乐。
成绩不好了,会更加激励自己努力查漏补缺,反省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方法。
成绩优秀了,往往会骄傲,陶醉在赞美和喜悦之中。最后就会成为赛跑中的那只兔子。
成绩不好了,心里会悲伤,会失落,但是也更能激起自己的斗志,有捍卫尊严和地位的迫切感,让自己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也不会有怨言。
成绩优秀了,可能会自以为世界很多知识都懂了,不太愿意去探索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先开心放纵一下吧,反正我是常胜将军。
成绩不好了,就如长跑中不小心绊了一跤,就会懂得前面的道路可能还有会种种困难和挫折,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和做事一定要全力以赴。所以更容易取得成功。
成绩优秀了,总觉得人生路上都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没有意识到风云骤变,波涛暗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失去方向,无法应对。
3
以前,孩子考完试总是放飞自我,沉迷电视,完全一副高傲的姿态笑看成绩。因为自信凭着自己的小聪明,考神的保佑,肯定会有满意的分数的。所以很放松,很休闲。自从这次失利后,懂的了收起自己的小聪明,偷偷抹干眼泪后自觉把书和试卷拿起来,静静的梳理做错的题目,投入到了亡羊补牢的项目中。
所以,未到关键时刻,考试差一点,那也不是事。只要孩子能正确认识,能用行动来弥补,那更是一种实在的进步。这样的成长和收获,比成绩优秀让人更欣慰和开心。摔跤并不可怕,如果能爬起来,在终点冲刺中完美逆袭,那才是人生又刺激又幸福的体验。
优秀的人总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大多很难自己养成的。因此有时候可以借助挫折和失败来领悟一套“绝世武功”,最终受益终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