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受了委屈。
理由是我妈晚上说了一句话,你这样你婆婆家会不要你的。
见鬼了。
我连未来的婆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现在在什么地方,统统一概不知,却已经被威胁她会不要我了。
我是乖小孩,没有做大逆不道或者伤风害俗的事情,也没有抽烟酗酒打牌纹身勾三搭四。只是说了句,我不一定会生小孩的,这事我要想清楚。
就听到了那样的回答。
扎心了。
我妈似乎已经习惯把“婆婆会不要你”当成让我当个乖小孩的杀手锏了。坐相不好,你婆婆会不要你。吃完饭不收拾,你婆婆会不要你。出门匆忙懒得叠被子,你婆婆会不要你。
......
每个人都需要被毫无理由地溺爱
小时候“不要你了”这句话还是蛮重的。为了让爸爸妈妈别“不要你”,可以放弃新衣服和小礼物,可以放学准时回家不在路边跟朋友瞎玩,可以不碰电脑不碰游戏当个让他们骄傲的小女孩,可以在商场果断地放弃心头所好,选择乖乖牵起他们的手走掉。
但现在不一样了。
小朋友已经长大了,作为一个独立且有生存能力的人,不需要担心任何人说“不要你了”。
如果有重要的人真的要抛下我,我会仔细思考理由和解决方案。对如果解决方案永远是让我委曲求全地割舍、迁让,那么对不起,你也滚。
我不能因为怕被人不要我,就一声不吭地把自己放弃。
我在心理上认可了这一点,所以没在怕的。
真正让我充满无力感的,是我的妈妈不假思索地认为选择和放弃我的权利是在别人手里,而我只好不可妥协地听从他们的意愿和指令。至于我个人的想法、规划、喜好、尊严、价值、地位,都显得无足轻重。
我当然希望日后的婚姻生活和与对方家庭关系能和和睦睦、其乐融融,但是也希望身后是坚固的靠山,在我不那么快乐想要静静时,爸妈能第一时间提着行李箱接我回家,在我被勉强甚至强迫着做出牺牲时,身后传来一句坚定的“让他们滚”。
而不是,你这样,他们会不要你的。
在原生家庭经历的过度期待和过度干预,以及长时间因为心有余力不足造成的无力感,让人患得患失让人时刻害怕好的东西都留不住。而这种心理状态是需要人反复思考反复修复的,而很多人终其一生没有上岸,无声地挣扎在水里,不知该跟谁说“救救我”。
每个人都需要被毫无理由地溺爱
我一直诟病父母对孩子附加条件的爱。
前两天有个亲戚来找我谈她女儿学习上面的事情,最后总结说,如果她期末考试能考好的话就带她出去旅行(小姑娘特别爱旅行),要是考不好,暑假就待在家里学习,别出门了。
记得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我辅导过这个小姑娘,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我考不好的”、“我学不好的”,我真的花了很多时间才让她短暂地cheer up,相信自己可以的,而且就算学不好考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如果因为学习每天过得不开心,那没必要的。
我想知道,这种长时间的心理状态过低是不是来自这种自作聪明的“奖惩机制”?
有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不争气似乎有种强烈的抵触心理。在亲戚聚会上我爸常不给我面子,但有时候互相比较的硝烟四起时也会添油加醋地夸大我的成绩。其实每次这种时候心里都是很压抑的,只怪自己没有真正成为他手里的好牌。
之前跟一位美国老师聊天,当时我说like的程度比love轻,我们都是先like再love.她ummmmmm了很久最后说那可不一定, i love my son, but sometimes i don’t like him.然后说了他儿子的一些事,的确不像话,”but i still love him”. 就是说,虽然有时候你做的事情不那么让我欣赏和支持,但我依旧爱你。wow
《天佑鲍比》里有句话好像有这么一句话,“接受这样的我,或者干脆放弃我吧。”
我知道现在熊孩子很多,但我依旧坚持人应该被毫无理由地溺爱。
西瓜的正中心那一块是最甜的,只有吃的多了的,才能大大方方地也让给别人尝尝。
一个人曾被好好地对待过,能轻盈而灵动,嘻嘻笑着接过命运给的馈赠,撒娇地说声“谢谢啦全世界你最好”。他们也架得住沉重和不堪,因为接受过耐心的抚育,得到过温柔的指引,前行路上能够成为毫无畏惧的勇士。
每个人都需要被毫无理由地溺爱
写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呢。
第一,老生常谈了,为人父母以及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应该明白一点,越是亲密的关系越要注意拿捏说话的分寸和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要让过低的心理状态摧毁你孩子本该高高兴兴的一生。
第二,受过创伤的小朋友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学会正视和重建自己的自尊和价值体系,理清和分析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学会理解、化解、甚至逃离。更重要的是,无时不刻要“悦己”,永远记住“我最重要”。自我拯救其实在一念之间,never give up.
我初中的时候想当心理咨询师的,但是后来自己对人生的态度都消极起来,反正没有当成。在经历很长时间的自我审视后,突然有了顿悟的感觉,人生还是有意思的,我愿意去走走看。
怎么说呢,希望所有人都能过高高兴兴轻轻松松的一生,然后整个社会的状态都是高高兴兴轻轻松松的。
愿世界待你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