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6年,蒂姐还是学生时,曾看过一部电影《 满城尽带黄金甲》,对当时影院里超高的上座率记忆犹新。
可到现在我才知道,当时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时一天上映的还有一部影片,这部影片的票房只有31万。
这部影片就是《三峡好人》,它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贾樟柯最蜚声国际的作品。

贾樟柯曾在北大百年讲堂抛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我想看看在这个崇拜黄金的时代,谁还关心好人。”
多年来,贾樟柯在人们心中就是个执着和纯粹的文艺片导演,导出的片子常常被禁,在国际上拿奖拿到手软,在国内观众中却曲高和寡。

最近,贾导的《江湖儿女》正在热映,还是关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还是聚焦中国基层社会变革,就连剧情,也和《三峡好人》有某种神奇的承接。
可毕竟十几年过去了,贾樟柯和他的新片,都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02
相比起《三峡好人》散漫的纪实风格,《江湖儿女》有精致和严谨的故事结构,讲述了一对恋人十七年的聚合悲欢。

男主郭斌(廖凡饰)曾是山西大同矿区许多小弟马首是瞻的老大,既能帮你搞定麻烦事,也能四两拨千斤化矛盾于无形。

巧巧(赵涛饰)是大佬斌哥的女人,妖娆火辣,有情有义。

看的出来,贾导当年在家乡小城厮混时在录像厅里看了不少港片,他所塑造的大同江湖虽然有一些土味和山寨,但也激情澎拜。

比如把N瓶酒同时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用杯子舀着喝,一边碰杯一边高呼“肝胆相照”。

还有斌哥教巧姐打枪,在很多男导演的心中,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再会用枪那就是无敌性感,所以贾樟柯和姜文都给他们的夫人加了这种戏码。

贾导继续很认真地当着他“华语音乐DJ”,片中不时有《珍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经典老歌烘托气氛,当然,点睛之笔还是叶倩文的那首《浅醉一生》。

巧巧为了救斌哥在街头鸣枪,紧张激烈的喋血过后,画面迅速切换到车内斌哥抽过的雪茄,然后叶倩文悠然开嗓:“在每一天我在流连”。

先燃炸再抒情,这个节奏也是恰到好处。
还有一大看点就是演员的演技,赵涛和廖凡都40+了,他们的表演有岁月沉淀后的持重和克制。

蒂姐最喜欢的就是巧巧出狱后二人重逢时的那一场哭戏,斌哥说:按道理, 你出狱时我应该去接你,他没有流泪,但是眼中泛潮。
巧巧转身抽泣,看不到她的脸,但是看到她颤抖的身躯和耸起的苹果肌,你和她一样难过。
总之,这是一部一刷时并无沉闷感的片子,不管是文艺青年,还是油腻中年,都能看个热闹。
03
目前,《江湖儿女》的票房目前已破六千万,虽然距8000万的成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贾樟柯说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
这说明中国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当然,电影本身的戏剧张力和徐峥等咖位演员的加盟也是重要因素。

不过,蒂姐最看重的仍是,贾导这次究竟想表达什么?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有很多听着很牛逼很宏大的解读——
近二十年来中国人道德的滑坡;
近二十年来中国传统社会崩塌后人性的割裂;
还有人说巧巧是20世纪的刘慧芳,是个侠女,是新女性主义的代言人。

的确,巧巧是个以德报怨的善良女人,但要说她有多新,我还真没看出来。
自从在船上被盗后,巧巧就小心翼翼,把包一直背在前面。不过她狡黠果敢,处变不惊,手刃渣男,很快在新的江湖中风生水起。

比如她去高档餐厅,专门找那些看着光鲜又多金的男人,一句“我妹妹流产了”,就会让那些有风流债的男人乖乖送上大把钞票。
再比如用摩托车载他的车夫,表示想和她(fa)耍(sheng)个(xing)朋(guan)友(xi),她略施小计,直接把摩托车给骑走了。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时候的巧巧,我觉得此时她身上的“江湖气”,带着一种陈腐的道德优越感。

敲有钱男人的竹杠虽“大快人心”,但仍是诈骗;而摩托车是底层社会车夫赖以谋生的工具,他并无用强之举,又何来警局告发的强奸一说。
倒是在中国的底层社会,有很多像摩托车夫这样的劳动者,为了谋生,他们异乡漂泊,夫妻分离,他们的生理需求,也是这个社会的焦虑和饥渴。
贾樟柯说过,他所理解的江湖,就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么,当人的迁徙流动速度加快,熟人社会终结,陌生人社会形成,江湖的规则也要该变了。

2001年,斌哥只用杵一尊关二爷的像,就能让撒谎的人吐真言。
可陌生人多了,关二爷不管用了,新登场的又该是什么?
巧巧出狱后到郭斌所在的公司去找他,背着高尔夫球杆的潮汕老板说了一句:现在都是公司了,没有江湖了。
接下来巧巧说了一句不咸不淡的台词,口型严重对不上,估计是有什么政治不正确的内容作了后期改动。

影片结束时,工人在巧巧的居所外装摄像头,巧巧的身影在监控画面内越来越模糊......
这个结局很值得解读,后来看到贾樟柯的一段专访,和我想像得差不多,他说自己不喜欢这个数据化的、越来越冷漠的时代。
所以蒂姐觉得,《江湖儿女》在骨子里,仍是贾氏的怀旧与乡愁,对过去恋恋不舍,对未来又充满怀疑。
可是这种表达,有些零散,有些疲软。
04

整个电影最震撼的,还是最开始一段公车上的长镜头,一个扎着耳钉的四五岁小女孩,在嘈杂声中醒来,感觉这不是拍电影,这就是生活本身。
后来才知道,这确实不是专门的电影镜头,而是一段贾樟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他说自己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现在已经积累了海量素材。
我忽然明白了贾樟柯作品的最大魅力,就是源于他这种纪实的风格和习惯,让电影有一种虽粗砺,但却最真实和原始的生命质感。

当《江湖儿女》中的巧巧在船头眺望时,我惊呆了,一样的发型,一样的黄色衬衫,一样的背包,一样的水杯,这不是《三峡好人》中的沈红吗?
一样的又岂止这些,那性感又风尘的黑吊带和红外套,那个叫斌斌的浪子,还有那个很魔幻的UFO,都在贾樟柯以往的电影中出现过。

由徐峥饰演的民间科幻家在《江湖儿女》中说,我们都要有些宇宙观,而这些共通的元素,真的已经筑成了贾樟柯的电影宇宙。
也许在很多年之后,我们通过这个电影宇宙,能感知到一些最具年代感,也最真实的中国影像。

十三年前,《三峡好人》中的那句“️二千多年的城市,两年多就拆了”,还有那机器轰鸣和拆了一半的断壁残垣,无不给人莫大的震憾。
可到了《江湖儿女》,那种粗砺的真实感少了,多了一些虽精致但纤弱的伤春悲秋。
虽光阴荏苒,身不由己,但希望贾樟柯电影中亮弥足珍贵之处不要流逝,它们不是时间的炮灰,而是经过淬炼的火山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