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唐代服饰非常精美,在中世纪的中国,服饰文化已经发展到了注重审美与流行的阶段。
我国留存于敦煌的壁画当中,有很多服饰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二时辰》的服饰设计灵感来源。
敦煌壁画,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宝库,其规模之大、技艺之精湛令世人惊叹。
这些珍贵壁画许多都取材于古人的真实生活,生动再现了不同年纪、各行各业的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今天,让我们走进敦煌,跟随壁画开启穿越时空之旅。
从怀抱中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者,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男子 盛唐 莫高窟103窟 南壁壁画中的男子身着红、白圆领袍服和襕袍[lán páo] ,戴折脚幞头[fú tóu],束革带,蹬乌皮靴,这是唐代典型的士庶男子常服。
少女 五代 莫高窟146窟 窟顶西南角壁画中的侍女头戴很少见的平冠,额头有花钿[huā diàn],身着彩条纹襦裙,双肩有云纹,垂襳褵[xiān lí是指古代妇女上等衣服上用作装饰的长带] ,这是少女的装束。
老人 中唐 榆林窟25窟 北壁这位老人头戴软脚透额罗幞头,身着圆领白袍服,束黑革带,穿软鞋,拄杖,是典型的平民男子装束。白色应是唐朝有一定地位或威望的老者惯用的衣料颜色。
童子 初唐 莫高窟329窟 西龛帐门画面上正在嬉戏莲花的两个童子是化生童子。他们一戴围嘴,一着肚兜,这种汉族传统的儿童装束沿袭至今。
母女 盛唐 莫高窟45窟 南壁画面上是一对母女,母梳倭堕髻[wō duò jì是汉魏时期流行的一种时髦发式] ,女梳双丫髻,二人均身着襦裙,脚穿尖头软底履,这是唐朝妇女的常服。母女二人衣裙宽松,符合盛唐时尚。
父子 盛唐 莫高窟45窟 南壁画面上的男子着红色圆领襕袍[lán páo为古代的一种公服] ,头戴折脚幞头,腰系革带。身旁有一男童,着绿色圆领袍服,无帽冠。当时,未成年的男童不戴冠。
官员、士兵、商人、农夫……每个人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官员与平民 隋 莫高窟303窟 人字坡西坡画面上的官员身着隋代典型的红色官服,头戴小冠,曲领中单,宽袍广袖。平民四人均着圆领大褶衣,多着红衣。可见从官员到平民的服饰与南北朝一脉相承,礼制尚不严格,官员和平民都可以穿红色衣服。
农家夫妇 中唐 榆林窟25窟 北壁这对农家夫妇正在田间耕作,丈夫扶犁耕地,头戴竹笠,身着缺胯衫;妻子在后面撒种,头梳倭堕髻,身着上襦下裙。夫妇均是典型的农民装束。
骑兵 初唐 莫高窟321窟 南壁画面上的骑兵头戴长帘兜鍪[dōu 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身着半臂紧身铠甲。前行者为将领,骑着佩带五鞘[qiào]孔绦带的战马,在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更显威猛英姿。
商人 晚唐 莫高窟85窟 东坡“不事田农与蚕绩”的商人,是都市里比较富有的阶层,他们的服饰样式与平民相同,衣料却锦绣华贵。在敦煌壁画中,平民男子服饰大多是素色,这位掌秤卖货的小商人身上穿的圆领团花袍服则比较少见。
工匠 五代 莫高窟61窟 南壁画面上是一位烧制陶器的工匠,他头戴双脚反搭幞头,上身裸体,着犊鼻[dú bí 即短裤(一说围裙)] 袴,这种幞头在非体力劳动者中未出现过。
船夫与乘客 盛唐 莫高窟23窟 南坡行进在江上的渡船中,正在划浆的船夫头戴软脚幞头,上着红色半臂短衣,下着白袴和绿色围裙。四名乘客头戴软脚幞头,着红色和绿色圆领袍服。装束上的区别使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身份一目了然。
会面、出行、婚礼……盛大而隆重的场合里,每个瞬间都很精彩
国王与贵族 西魏 莫高窟285窟 南壁画面上,西魏国王与豪族信士正在对坐交谈。两人均戴笼冠,宽袍大袖随意而舒展,为北朝上层社会的典型装束。
都督夫人与女眷 盛唐 莫高窟130窟 南壁在这幅壁画中,都督夫人和大女儿、二女儿均着交领花襦裙,随后的侍女多着男式圆领袍服。钗光鬓影,罗锦华贵,这真是一幅场面宏丽且十分珍贵的贵妇出行图。
王侯与群臣 盛唐 莫高窟194窟 南壁这幅壁画描绘了王侯率领群臣礼佛时的情景。王侯头戴冕旒[miǎn liú],身着袍服,团花蔽[bì]膝。有文臣随同左右,头戴进贤冠,身着袍服。
身着礼服的贵妇 盛唐 莫高窟217窟 北壁画面中两位贵妇均身着大袖宽缘袍服,一位头戴宝冠,一位头梳回鹘[huí hú] 髻,其服饰应是贵妇出席盛大活动时的礼服。
新郎 盛唐 莫高窟116窟 北壁盛唐时,敦煌地区礼制较为松弛,民间婚嫁有“摄盛”的习俗,新郎和新娘在举行结婚典礼时可以超越平民身份,穿着王侯的礼服。这位新郎也破例着帝王的冕旒[miǎn liú]袍服。
新娘 盛唐 莫高窟33窟 南壁这位新娘身着盛装,头戴珠花宝冠,两侧插横簪,额前插冠梳,着宽袖襦裙,披帔巾,显得高贵华丽,她的旁边是伴娘。唐朝中原地区的习俗是,未出嫁的女子用帔帛,已出嫁女子用帔[pèi] 巾。(来源:菁春校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