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阳花读书让生活美好文字小驿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一窥人类社会的命运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一窥人类社会的命运

作者: 幽幽86129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08:50 被阅读0次

断断续续,历时一个半月才把这本500多页的书读完,最直接的收获就是格局变大了,消除了很多偏见,不再片面地看问题。

这本书用400多页的篇幅介绍了13000年的人类文明史,探讨了不同大陆的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演化的,为什么是欧亚大陆征服美洲和非洲而不是相反,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按照编年讲历史,而是从地理环境、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人类迁徙的演变中去讲历史。

这本书以一个新几内亚岛民耶利提出的问题为引子——“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货物并将它们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全书就从这个问题出发展开讨论。

粮食生产改变世界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粮食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粮食生产为人类的定居生活创造了条件,粮食生产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人口随之增加,人口增加和粮食生产的集约化互相促进,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形成创造了条件。

集约化的粮食生产需要有中央集权的组织调动各种资源建设公共工程,如灌溉系统,远距离贸易、制造先进的农具等。粮食生产使食物充足产生储备,养活各个阶层的人成为可能,文字记录者、手工业者等非粮食生产从业人员产生。

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其他文明开始萌芽、发展。生产力进步,文字被创造,艺术繁荣,各项科技发明不断涌现。

由此可见,粮食生产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有意思的是,粮食生产只在中国和“新月沃地”等5个区域优先出现,粮食生产的传播和大陆的轴线走向密切相关。欧亚大陆为横轴走向,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较小,粮食生产和传播较便捷,生产力发展迅速。而非洲和美洲大陆为纵轴走向,气候差异巨大,还有沙漠、高山等天然屏障使粮食传播受阻,生产力落后,生活方式原始。

说起来简单,但要得出这些结论并非易事。作者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他使用了大量考古学、生物学证据来论证这些问题。但他的叙述并不枯燥和学术,语言通俗,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历史事件,读来饶有兴致。

农业的发展和动物的驯化使人和牲畜变得非常亲近,牲畜将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传染给人类,流行病开始爆发,人类在与病菌的一次次较量中也获得了免疫力。

伴随着殖民战争的开始,旧大陆的征服者也把流行病带到了新大陆,新大陆的居民对一些病菌毫无抵抗力,流行病杀死的居民比征服者杀死的更多,新大陆被成功征服,当地居民也被灭族屠杀,现代的世界格局形成。当然,新大陆的居民也把他们携带的病菌传染给了殖民者,人类开始了与病菌相爱相杀的岁月。

组织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我们最熟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就是国家制度,但国家制度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经历了族群、部落、氏族、酋长管辖地等阶,最后演变为国家制度。书中说,当社会发展到酋长管辖地时,对集中管理的、非平等主义社会来说是个两难处境。好处是可以提供个人无法承担的昂贵公共服务,但坏的方面是,酋长统治和盗贼统治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把平民创造的财富转移到上层阶级手中,不同的就是自己留下多少,再分配给平民阶级多少。

要如何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呢?有4种办法:

1.解除平民武装,同时武装上层掌权者。

2.用通行的方法把财务的很大一部分再分配给群众博取他们的欢心。

3.利用武力的绝对控制来维持公共秩序和制止暴力维护社会稳定幸福。

4.把统治合理化,制造一种为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或宗教。

有组织的宗教还给中央集权统治的社会带来另外两个好处,一个是约束人们不相互残杀,另一个是产生了利他主义的动机。

无论是国家、酋长统治,还是现在的公司、企业,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以上4条都通用,最厉害的就是最后一条,讲一个大家都共同相信的故事,创造一个虚构的现实。

中国的统一与欧洲的分裂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古国,是最早开始驯化动植物,发展农业的地域之一,科学艺术也曾走在世界前列,铸铁、罗盘、火药、造纸、印刷以及航海技术和海上管制方面都领先于世界。但近代中国却把领先地位让给了欧洲,这是什么原因?

作者在书中认为关键就是中国的长期统一和欧洲的长期分裂问题。从海岸线来看,欧洲的海岸线犬牙交错,有5大半岛和众多海岛,每个半岛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种族和政府。而中国的海岸线则相对平直,没有像欧洲那样与大陆隔绝的大岛,难以独立演化出文明。从地理环境看,欧洲被一些高山阻挡(如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分隔成数个独立演化的区域。而中国的西藏高原以东没有像欧洲那样难以逾越的高山阻隔,又有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贯穿东西,后来又被运河把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而欧洲都是分散的小核心区,每个核心区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所以,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后再也没有分裂过,而欧洲却从来没有统一过。

这个统一产生了一个不利条件,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让改革创新半途而废。而欧洲的不统一和政治分裂却有利于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在一个国家不认可,在其他国家就有可能被认可。

这个观点强调的还是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决定性因素,显然,这还不够全面,但这个思考问题的视角却令我耳目一新,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方面,感觉很有趣。

作者的高站位、大视角、广阔胸怀令人佩服。他用大量的考古学和生物学证据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化历史上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不同大陆之间社会文明发展演化的差异在于大陆地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并没有所谓的人种优劣之分,每个族群都在努力适应着他们所在的环境,有着独特的生存智慧,不光是人类,所有物种都是如此。

在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否定人的创造性,他说,“如果没有人的创造性,我们今天可能全都仍在用石器切肉,茹毛饮血,就像1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所做的那样”。无论哪个人类社会都有具备发明创造力的人。只是有些环境比另一些环境多提供了一些起始物种和利用发明的更有利条件。

作者还结合“新月沃地”的兴衰指出环境总是在变化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以后同样会迎来属于他们的辉煌。

通读全书之后,我学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认识到了是什么塑造了现代世界以及什么可能塑造未来世界,本质思维提升了一大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一窥人类社会的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td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