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类
1、《蚂蚁之美》:作者是曾在“一席”演讲的冉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蚂蚁这种最像人类的社会性昆虫的秘密,把发生在蚂蚁社会中的故事讲得生动而有趣,原来看似不起眼的蚂蚁,竟然有这么多种分类,每种蚂蚁的生活方式也大相径庭。作者写得非常浅显,不需要有专业知识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2、《酷虫成长记》:本书是@三蝶纪 所写的昆虫生活发育科普作品,可能是我买过的书中印制最精美的了,在清晰度极高的插图中,各种可爱又神奇的昆虫纤毫毕现,让人大饱眼福。最让人称道的是,书中每一种昆虫的生长全纪录都是作者亲自喂养、观察、拍摄而成的,非常真实细腻
3、《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可能是把科学和人文艺术结合最好的科普作品了,作者@天冬 以历史故事起笔,讲每种植物在历史上的人文典故以及名称来源,既有着科普文应有的严谨,又有着富含人文关怀的有趣诗词文化掌故,更配有清晰精美的花草图片,作者在书中流露出的潇洒气质也让人读之忘俗。
4、《植物名实图考校释》:作者是清朝封疆大吏吴其濬,详细收集了古代文献中对各种植物的记载和渊源流变,并且附有一帧帧精美的白描插图,本是我买来当资料的一本书,没想到读起来也颇有趣味性,图片和文字讲解都很清晰,可以当成床头读物,每天拿起来翻两页。
5、《心智探奇——人类心智的起源与进化》: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作品,本书围绕着人类心智的产生、发展和进化展开,从人类把“人的意识到底来自于哪里”这一心理学最根本的难题讲得十分透彻,从自然选择和社会进步两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心智的四大能力:视觉感知、推理、情感和社会关系。
6、《撒马尔罕的金桃》:贞观年间,远在西域的康国向大唐进贡了一种黄桃,历史上称为“金桃”,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先生把这种奇特的桃子看作是唐代外来事物的代表,以此为由头写出了这部研究唐朝社会方方面面的经典著作。既包括各式人物,也包括牲畜、植物、宝石、香料等,无所不包。
7、《人类简史》:全世界的人类都有着同一从非洲大陆走出的智人祖先,那么到底是哪些要素让智人进化成为了现在这个样子?本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并不拘泥于民族和国家,从动辄上千年的时间广度上重新解读架构了人类的进化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略带调侃的笔风非常好读。
8、《阿勒泰的角落》:很少有人能像李娟这样,文字中兼具空灵的想象力和淳朴的生活感,而本书正是她的成名之作。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偏远的哈萨克族聚居区,李娟一家开了一个小小的裁缝店兼杂货店,尽管生活很苦,但是在她的笔下,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了欢欣、温暖和惬意。
9、《知中·幸会,苏东坡》:专门写苏东坡的Mook,把东坡先生放到了宋代中叶这个“千年大变局”中来分析,把他的每一个性格侧面都掰开揉碎来写。用大量书画真迹、诗文作品还原了他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本来面貌,更写出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作为,让他略显悲剧性的人生真正为我们所知所见。
10、《中国食料史》:春秋时代的“雕胡饭”是什么东西?唐朝人竟然训练水獭来捕鱼?武大郎卖的炊饼到底是什么?我们经常会对历史上那些关于吃货的问题充满好奇,而本书就可以全部对其予以解答。它从远古时代一直讲到近现代,原原本本地告诉我们,祖先们在生活中吃什么、怎么吃。
11、《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我们上中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上学过大量的经典之作,但其实很多都未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在本书中,作者孙绍振先生以他独创的“还原法”为我们解读那些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诗词和文章,让我们体会到文字带来的美感。
12、《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作者以侃侃而谈的口吻,从日常的食物出发,讲述作为食物的那些植物的前世今生。有趣之处在于作者不怎么尊重营养学和饮食禁忌传统看法,只追求吃自己爱吃的好吃植物。能看得出来作者确实喜欢吃也真懂植物。文风幽默又能旁征博引,非常好看。
13、《万物简史》:这是一部从八卦角度写科学史的迷人杰作,从宇宙大爆炸到太阳系,从牛顿力学到弦论,从天文、地质、古生物学到物理、化学和环境保护,作者写起来有点信马由缰的感觉。而且他特别喜欢一边写一边加点关于科学家的私人恩怨情仇——比如两位古生物学者的相爱相杀。
14、《血酬定律》:《潜规则》作者吴思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用血与利衡量历史事件的规则,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中国历史的进程。为了论证观点,他采用了许多特别详实的史料、故事和数据,其中许多还是取材于当代现实社会。读完之后感觉看历史问题的视角都变了。
15、《杂草记》:作者柳宗民(日)。这是一部关于日本乡间杂草的科普书,作者用平实恬淡的语言把那些不起眼的野草习性讲得煞是好看,所以也不妨当做是散文集来读。农村长大的我一直以来对那些路边野草充满亲切感,但是读完本书才知道很多植物的名字和植物学归属。
16、《不去会死》:石田裕辅作品。这是一部记录作者自己用七年时间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历程的游记。作者从北美出发游遍了世界各个大陆,一路之上有欢欣趣闻,有饱览各地美景,品尝世界美食,也有遭遇病痛甚至抢劫。有一段时间作者甚至觉得还不如回去上班不过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梦想。
17、《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作者唐诺。并不按照时间顺序逐字逐句,而是名副其实的漫游式解读。作者把书中相类似的桥段放到一起制造话题,又能从任何跟《左传》有关的话题中切入,又可以随时跳脱出去聊点别的。外国文学、历史、情感乃至心理学,作者想起什么就很任性地说什么。
18、《周易江湖》:好熊熊逸作品。本书属于通俗讲史类,作者把《周易》这一传统文化当中最难理解的著作掰开揉碎进行了讲解,语言通俗中带着独有的幽默感。在讲解怎么用《周易》算卦的同时,还夹杂着古代(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对它的运用,让本来枯燥的内容一下子生动起来。
19、《1368-1840中国饮食生活——成熟佳肴的文明》:我们时常会好奇,古代人到底吃什么?怎么吃?本书给了一个细致而精准的解答。从皇家宫廷里的御膳,到王公贵族以及富商巨贾的奢侈宴席,本书详细梳理了明清时代我国的美食民俗、著作理论和器具,是一部关于古代饮食的百科全书。
20、《中国昆虫学史》:本书出版于1980年,作者是中国昆虫学泰斗周尧先生。它归纳终结了从春秋战国以来各类典籍中对昆虫的研究和认识,对那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熟悉的昆虫如蜻蜓、蝴蝶、蚕、蝗虫、蟋蟀等等都做了详细解读。虽是学术著作,但对爱好者来说也非常好读。
21、《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作为民间人士创作的话本,这本书着实粗糙,故事性和人物形象基本一无足取。更让人想吐槽的是,作为一部“诗话”,书中的诗写得可以说是毫无灵性,简直老干附身。不过比较有趣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看看哪些梗是《西游记》借用了的,哪些是扩写了的,又有哪些是拆开成两个故事的。比如说书中的“猴行者”喜欢钻到妖怪肚子里,后来就被孙悟空用了。
实体小说
22、《长安十二时辰》:一部糅合了几乎所有流行小说类型的作品,既有着对历史的详尽考证,也有着扣人心弦的情节,还有一个个性情各异的人物角色,更妙的是小说中那些零散存在,让人看到后会心一笑“梗”,比如那位擅长“跑窟”的波斯王子。小说极具画面感,非常适合影视改编。
23、《长夜难明》:结局那行字凭空制造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是书中蕴含的压抑和黑暗还是让我十分难受。作者在开头4章使了一个障眼法,让人以为他要写一个谜题复杂的本格推理。但看到后面就发现谜题根本不是故事核心,沉郁难解的社会问题描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那些不愿接受黑暗真相的勇士们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到达的极限,但官场上的层层污垢仍难以全部清除破解。所以这根本不是一部推理小说,没什么高智商的诡计,而是一部以反腐败为主题的现实主义社会小说。
24、《魔法妄想症》:作者既晴,一部炫学流日式推理小说,故事却全然没有一般炫学流的晦涩。推理部分非常精彩,我完全猜想不到作案方式和凶手。有着学自岛田庄司的复杂和神秘诡计,也有着东野圭吾的作品的人性和温情。最奇妙的是,本书的侦探是一个患有妄想症精神病患者!
25、《五月女王》:讲述了一个纯真到让人心疼的小镇女孩袁青山3岁到23岁被人损害和嫌弃的成长史,一开头故事讲述者就告诉我们袁青山会死,以后又通过她牵扯出了小镇上一个又一个的人和一串又一串的隐秘。因我与主角差不多同龄,小说中表现时代感的“道具”更平添了几分代入感。
26、麻耶雄嵩的《有翼之暗》:作为麻神21岁时写的第一部长篇推理小说,虽然还有点稚嫩但已经初具「崩坏流」的真髓了。它有着十分独特的四重推理,虽然有一些很扯但每一次逆转都让人目瞪口呆。同时本书还有许多作者瞎编的炫学,如果看完了你去百度它们你就上当了……
27、《草原动物园》:马伯庸新作,由一段梦境衍生而来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似真又似幻。清朝末年,一名异想天开的美国传教士带着一群动物从京城历经跋涉来到赤峰,在这篇大草原上,他建立了一座吸引当地人注意的动物园。此后发生的事情,却出乎这位传教士和所有人的意料……
28、《算计》by米泽穗信:一部杀人游戏、弹丸论破和《无人生还》模式结合的推理小说,十二个人被人用高昂的时薪雇佣来做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内容是要求他们互相杀…亮点在于给每个人设置了一个致敬很多经典推理小说的凶器,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凶器讲义”,不过并没有泄底哦。
29、《ZOO》:乙一的短篇集,包括《小饰与洋子》、《七个房间》、《向阳之诗》等名篇,几乎全部都是精品。这些短篇大多描写的都是变态或者痴人的心灵世界,也只有乙一这种脑洞极大而感情又极细腻的天才能把变态描写得这么精彩到位。虽然“黑乙一”,但每篇又都蕴含着一丝温情。
30、《GOTH断掌事件》,这也是一部“黑乙一”风格明显的短篇小说集,每个故事都有一男一女两个高中生主角参与,男主负责破案,女主负责充当“差点成为受害者”并且卖萌。文风仍是乙一式的“用清新动人的语词来叙述残忍可怕的故事“,最大特色在于不断地人称切换,甚至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身份也不断切换,于是就有了很多的埋梗余地。不过总体来说,感觉这本水平比《ZOO》差一些,大多数带着点小孩子样的中二气,只有一篇比较带感,其余的都很容易猜到结局。
网络小说
31、《从酋长到球长》,主角穿越到远古新石器时代,带领部族从茹毛饮血的野人学会农耕、数形、战阵等等,带领族人走向城邦时代,读这本书可以感受蛮荒时代充满野性的时代感,也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们孜孜渴求进步的不易。同时作者还在其中穿插了许多古今历史中的梗,非常有趣。
32、《女帝师》:原名《女帝师玉机传》,作者小伍。作为一部架空古代题材的“大女主”小说,本书既不玛丽苏也不故意卖惨,而是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素养,营造出真实的古代宫廷氛围。典雅秀丽又简洁精妙的文风像巧匠织造的绸缎。作者还巧妙地把自己的历史政治观点融入了情节中去。
33、《修真四万年》(出版名《星域四万年》):在无脑爽文的掩盖下,作者藏着一颗想写出深刻故事的心。他不但构建出了一个用修真取代科技的现代社会模型,而且从星海一隅到宇宙中心,设定了数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并且还埋下了无数的梗,堪称网络小说中少见的社会学科幻作品。
34、《韩警官》:男主角重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乡村人民警察。作者通过一连串颇具时代气息的名词,和细致耐心的细节刻画,把读者拖入时间隧道,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作者很可能在基层派出所队工作过,字里行间显得对公安基层工作了如指掌,写出了警察真实的人生经历。
35、《青叶灵异事务所》:我以前从来不敢看恐怖小说,这部算是尝试。它的写法很特别,通过一个个过去的档案,形成了回环往复的小段剧情,同时主角五人组和之前青叶五人组的纠葛,又构成了主线剧情。过去和现在、现实和虚幻世界的彼此影响,让这部小说显得繁复无比而又引人入胜。它本身的故事不是很吓人,但是每个故事都是来自日常生活,就让人觉得有点毛毛的了。
36、《伯符的恐怖故事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脑洞故事合集,除了一篇“火龙”略长之外都是短篇。虽云恐怖,但实际上多数都介于“细思恐极”和“吓死爹了”之间。作者接口卡喜欢玩各种梗,比如克苏鲁之类。各种故事的背景也遍布都市、科幻、奇幻、神话诸领域。
37、《故国神游》:在金古梁温黄等武侠大师作品世界中穿梭的无限流或者说“综武侠”小说,主世界设定在温瑞安笔下《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发生的北宋徽宗时期。有着双重身份的女主角苏夜既武艺高强又性格坚毅、胆大心细,偶尔还会偷偷吐个槽,实在是网文中难得一见的可爱女主角。
38、《默读》:近年来读过的最佳耽美小说,一部偏向社会派的刑侦推理小说,作者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水平都非常高,用5段互相连接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深藏多年的巨大阴谋。每一段故事中都带着点现实的影子,情节之悬疑紧张让人手不释卷,直男如我也可以一口气读完。
39、《永不解密》:一部比较另类的谍战小说,主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军事情报部门的参谋,有一天接到了一封来自未来的信,信中详细描绘了未来三十年中国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主角把信件上交国家后,一场轻佻穿越者和严肃国家机器之间类似猫抓老鼠般的好戏就此展开了……
40、《顾道长生》:我们这个现代文明因为传说中的灵气复苏而逐渐转变成修仙文明的历程。从人们的观念更新到社会阶层转化,从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到国与国之间的争夺,从修真者个体的进步到整个社会的变化都有讲到。作者语言幽默接地气,不时冒出一句流行语,读起来颇为轻松。
41、《大明妖孽》:冰临神下新作,作者说是灵异小说,开头像是历史小说,中间像是悬疑小说,最后发现是科幻小说。不过小说本身还是非常好看的,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道道悬念,让人尽管看不太懂却欲罢不能。男主角的性格颇为讨喜,既聪明绝顶又有种难得的豁达和乐观。
42、《一代文豪林黛玉》:忽略掉情节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本书还是很有阅读价值的,它所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封建社会里的女性反抗故事,而这位反抗者林黛玉带给读者的是对古代社会全方位的批判。就像一个少女版的鲁迅先生,以纸笔为刀枪,把过去几千年的吃人社会钉在了历史羞辱柱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