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专业引领
听课笔记1 第三期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

听课笔记1 第三期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

作者: 4b262d85aa4a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1:51 被阅读0次
听课笔记1 第三期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

2018.7.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老师及专家汇聚文化圣地——曲阜,学习传统文化,探究经典的内涵,领悟经典的精髓。

上午听课笔记:墨家、法家与儒家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张荣明

第一章:墨家学说

听课笔记1 第三期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

一、兼爱

爱会害己——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

爱会害己——谷阳与司马子返的故事

孟子说:兼爱是禽兽。

杨朱利己,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孟子》

二、非攻

三、尚贤

尚贤的标准:贤良之事,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四、社会平等

非乐——反对等级制度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老者不得息。——《墨子》

主张平等

节食——吃的平等

《墨子》书中说:“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

节用——住的平等

节葬——死的平等

五、天志与明鬼

1.天下有鬼神

2.鬼神奖善惩恶

墨家学说总结:1.宣传兼爱2.宣扬鬼神3.虽高尚,但行不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第二章:法家学说

一、

1.法家先驱2.商鞅

3.韩非  求学于荀子

告子论食色 韩非论为己

两个木匠

三、政治管理三要素

1.以法为教,以吏为师2.以术治臣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韩非子》

“卫君使人过关”的故事

3.以势治己  国君领要端架子,这也是古代君王戴冠冕的原因。领导者要保持威严,言行不能过于随意。

四、富国强兵

各司其职

五、经验和教训

1.长于竞争2.短于安定

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韩非子》

法家学说总结:人性自私——法律强制

求真务实——富国强兵

长于进取——短于守成

第三章:儒家学说

一、四点一线

四点:人性论 教育论 仁学 礼学

一线:中庸

二、人性论

1.孔子论性相近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2.孟子道性善

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孺子入井故事 子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颧颧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3.荀子论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学习与教育

儒家在传统文化中非常注重教化

人格培养,学与教

1.孔子论教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的内容包括:礼乐射御术数

六艺中把培养做人放在第一位,做事放在第二位。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人是根本。

西方教育也是如此。

2.孟子论大丈夫

穷不可怕,但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3.荀子论学习  化性起伪《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强调环境的重要性。

四、仁学

仁:两个人在一起把关系处理好就是“仁”。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孝悌也者,其为人也本。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者,正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五、礼学

个人礼仪《礼记》:

束脩之礼:“脩”是表示“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组词“ 束脩”; 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古时候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修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束修,历来解释不同。可以将它理解为“十条腊肉”。

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自行束脩】可以解释为:最少要纳十条腊肉的学费,【以上】可以根据条件的不同主动缴纳。

古人尊师重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古人的观念中,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把老师的恩德高于于父亲,所以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徒如父子”是古来敬师的名言。只要师徒关系形成,师傅有责任把学生想学的东西教会为止,使学生有自立生活的一技之长。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学问有门径,技术有门径,为师之道就是引领进门。师门,古人称以“门墙”、“门仞”。《论语·子张》记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孔子渊博的学识如一座深宅大院,那“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站在门外,隔着数仞高墙,怎能见到?须要进得门来。可是,“得其门而入”并不容易。

政治礼仪:本质是权力。

六、中庸之道

其一,君子人格——中庸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扣其两端而竭焉。

其二,君臣关系一中庸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障。《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其三,社会关系——中庸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

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者谓之人义。《礼记。礼运》

其四,选用人才一-中庸

举贤才。《论语》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

其五,道德特征一一中庸

墨家:兼爱

儒家:仁爱

法家:不爱

          儒家学说小结

墨家学说的本质特征一一道德主义

儒家学说的本质特征一一折中 主义

法家学说的本质特征一一功利主 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课笔记1 第三期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x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