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语文教学
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课堂教学设计例谈

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课堂教学设计例谈

作者: 海的波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20:21 被阅读140次
向着美好走去

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课堂教学设计例谈

——青春语文备课沙龙(之二)

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王君    司艳平  周忠玉  陈海波  孙秋备  陆艳  陈晓东  吴凤云  俞春霞

王君:老师们,上一期我研讨了青春课堂的核心追求: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与情趣呈现。这个追求是青春语文课堂追求的根。从这一期开始,我们研讨具体的做法。本期我们的话题是文本特质分类思想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影响。什么是文本特质分类思想呢?为什么我们需要有文本特质分类思想呢。我想先从我听《紫藤萝瀑布》的课的感受说起。

王君:我曾经和青年教师一起同课异构宗璞名篇《紫藤萝瀑布》,我发现,除我之外,其他老师的力气都无一例外使在挖空心思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我感觉到他们的教学目标都是希望凭借这篇优美散文加强对学生热爱生命抵抗挫折的情怀熏陶。你们觉得这样的处理是不是合适呢?

司艳平:此种教法着眼于教情怀、塑人格,力图通过语文课形象化的再现,追溯宗璞的情感与思想轨迹,并以此为范例,启迪学生在面对人生低谷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探究语言文字表象,深入文字背后的思想密码,也算是一条路径。

周忠玉:我觉得不太合适。曾有人这样评价宗璞:“她以一个知识女性的涵养和一个女性知性的秉持,把散文艺术提升到一个独特的境界、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宗璞散文创作艺术手法更值得探讨。我曾把本文处理成写作型文本,设计出《我向〈紫藤萝瀑布〉学状物抒情散文写法》的课型。

王君: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紫藤萝瀑布》属于意蕴外显的一类散文,其主题,作者在文本中简直就是用“演讲”的方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具争论性,也没有多义性。所以这个文本,在主题研讨上价值并不大。它最值得研究的是什么呢?作为宗璞散文的代表作,它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主题表达都异常精美,几乎算得上宗璞这一类散文的巅峰之作。老师备课的时候应该去研究这个,讲课的时候应该努力让学生多少懂得一点点此类散文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的技巧,而不是钻在“主题思想”的套子里,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被文本的“主题”套牢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

熊幸:我曾和王老师一起观摩《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感受很深。这些课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大多泛泛地以说明文的原始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二是力争要在“说明文”中讲出思想来,或者讲“中式审美”,或者讲“园林保护”。总之,课听下来,还是不知道《苏州园林》作为一篇经典说明文,到底经典在哪里。

陈海波:一次教研活动,一个老师上《芦花荡》,用了很多时间带着学生探讨“老头子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其间还穿插了很多关于抗日战争的视频和材料,但对于文本写作价值与语用价值的挖掘等却浅尝辄止。

陈群:前不久听《中国石拱桥》,课堂内容除涉及浅显的说明文知识外,语用环节的训练竟无一处涉及。只是多次强调石拱桥具有极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把一节语文课上成了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思想教育课。

熊幸:我听过一位老师讲梁实秋的《鸟》,他从爱鸟讲到哀鸟,再从鸟到人,探究梁实秋爱鸟背后的情感,补充了梁实秋和鲁迅之争等资料,力图还原当时梁实秋创作时的处境和心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挖掘文章“隐藏”的主题上了。

王君:这些病症我称它们为语文教学的“主题纠缠症”。这种病有点儿像糖尿症,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富贵病。犯这种病,是因为我们习惯地,无意识地把一个文本当成“主题型文本”来对待。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处理任何一个文本,如果不在“主题”上下大力气的话,都是不可以的。要“治好”这个病,我们就需要文本特质的分类思想。

孙秋备:是的,我对王老师说的这段话记忆深刻,感受很深:长久以来,因为我们缺乏区分文本特质的意识,导致在所有文本上都以大概相同的思路平均用力:文本解读使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教学设计遵循大致相同的思路,课堂教学呈现大致相同的模式。语文教师被“求全”心理支配,妄图课课全面出击、篇篇精雕细刻,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王君:所以,我们要拯救自己。拯救的方式是简化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目标。而简化的前提则是:就文本特质为文本细致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简洁易操作的课型。只有有效地区分文本特质,才能在备课过程中迅速地给文本定位,然后准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繁冗环节。

吴凤云:王老师,到底什么是文本特质呢?

王君:我把文本特质定义为: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

魏志强:我们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也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分类,这也属于“文本特质”吗?

王君:不属于。我们的“文本特质”不是指向文体,而是指向一个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

俞春霞:我读王老师的文章,发现王老师现阶段最常提到的文本特质有七种: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拓展型文本、积累型文本。

王君:这种分类大家理解吗?主题型文本侧重于文学教育(这个词语不一定恰当,姑且暂用之),他的“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课堂目标是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的。所以其课堂状态颇有些似政治课哲学课。

王君: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这个词语也不一定恰当,姑且暂用之)他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这样的课,也有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但这一块恰恰是隐性的柔性的。其他几种文本大家应该理解吧?

司艳平: 写作型文本,它的典型特征是整体或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课堂的起始与皈依须以写作为轴心,挖掘细化该文本的写作特质,精心设计,有序展开。此种课型侧重于一课一得,所谓“得”便是学生在写作技法上的领悟与收获。

周忠玉:诵读型文本,它的典型特征是语言精美,情感外显,适合朗读。此课型主要通过朗诵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诵,以最直接的方式抵达语言内核,深入情感深处。比如王君老师的经典课例《岳阳楼记》处理成诵读型文本,令英国教育专家赞赏不绝、佩服不已。

陆艳:思辨型文本,它是教材中自然存在 “缺陷”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要巧妙而充分地利用这些 “缺陷”,培养学生的“深思慎问的质疑精神”。在教学中要选准质疑对象,可以瞄准文本的自身缺陷,教师亦可巧设疑问,要在真正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教学。

陈海波:拓展型文本是基于文本内容等特征,延伸到对相关的或有共性的其他文本的阅读,意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辽阔的阅读世界,此种文本其实是一个跳板。比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阿长”,课后带领学生阅读《病后杂谈之余》《论照相之类》等文章,以更好地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于修影:积累型文本,特质是对信息量大的课文中的雅词佳句、精段美文采用同类相聚、变化形式等方法摘抄,在抄中感悟语言美、体会情感真、探讨思想深等特点。在抄中储存语言、涵养方法、熏陶情感。如此科学有序的积累,会助力学生提升语言素养。

王君:我上《社戏》,也先后用主题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语用型文本来上。大家对这个课例还有印象吗?

吴凤云:在主题型文本的课中,王老师用辩论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抓住关键语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孩子们围绕着“戏和豆到底好不好”“《社戏》中其实最好的是什么”“谁是《社戏》中最好的人”“《社戏》好的实质”等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辩论,从而凸显小说主题。

俞春霞:王老师写作型文本的《社戏》课堂不再紧追主题而去,而是直抵《社戏》一文最精彩的核心——心理描写,通过“读”“赏”“提炼”“写”等手段层层剖析,领悟鲁迅先生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写实、写活、写新。学生在文字的触摸和品味中真切感受“急”“高兴”和“倦”等心理,明确心理描摹还可由幻觉、动作、神态、环境等来实现。

孙秋备:最妙的是王君老师上成语用型文本的《社戏》,课堂聚焦到描写双喜语言的技巧上。王老师先指导学生整理出描写双喜语言的不同方式,有直写、暗写、隐写,还有独言、群言和对言。然后通过咀嚼标点、对比朗读、揣摩语序、整合比较、悟读潜台词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品味双喜的语言,让学生对“描写语言”有了更直观更丰富的认识。

王君:大家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过,或者观摩到过把文本处理成为单纯的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拓展型文本等的经历吗?

陆艳:《岳阳楼记》的教学设计是王老师处理得特别漂亮的诵读课。学生点评童自荣先生朗读的优缺,大胆设计,师生合作,联读收尾。用朗读直入文本语言的内核,探至作者情感的真处,抵达学生灵魂的深处,感动了所有人。

陈群:《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颇具争议,王君老师将其定位为思辨型文本,让学生自读思考、质疑、探究、辨析,通过对课文的“体检”,将文中存在的不足逐项找出,引导学生如何更周密地表达思想,恰到好处的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吴凤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位于部编语文教材七上第三单元,这单元推荐的名著阅读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上这课时,可以拓展《朝花夕拾》里的其他散文,把这篇课文当作拓展型文本来处理,借此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

熊幸:我想说一下积累型文本,王君老师在讲《敬业与乐业》时,考虑到文本的优势是大量的名言警句,就处理为单纯的积累型文本,通过“现场演讲”和“背记语句”来呈现,为了不冲淡目标,最后的争鸣部分也不展开。

魏志强:王君老师依据《紫藤萝瀑布》主题鲜明、结构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以语用型文本进行处理。通过引领学生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让学生了解谋篇布局的技巧,学会赏析和运用词句的方法。语用训练扎实、有效。

于修影:《观潮》一文语言绚烂多姿、苦讲苦读,不易体会观潮的盛况。王君老师以“抄对联”的形式积累美句,感悟观潮盛况。如:四马塞途,百物倍穹。学生既储存了丰富的语言, 又学会了抄对子的方法,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王君:有了文本特质的思想,我们面对一个文本时,除了它的文体外,我们就还会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每一种文体的文章,都可以依据它的特点,用不同的文本特质思路去解读,去设计。哪怕是一篇说明文,因为它的主题突出,也依旧可以处理为主题型文本;因为产生了争议性,也可以处理为思辨型文本;因为语言表达精美,信息量大,也可以处理积累型文本……文本特质的思想,可以让我们面对文本时,抓手更多,解读的角度更多。

王君:一个文本,文本特质一旦确立了,上法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司艳平老师上《皇帝的新装》,她先用主题型文本来上,然后用语用型文本来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接下来的课例研讨就以艳平老师的《皇帝的新装》的两种上法为例研讨。

【青春语文经典课例推荐】

第一种设计:主题型文本课例

“比”出来的迷失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由荆棘刺猴的故事导入。

二、梳理故事情节

  师:读完全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本文讲了一个皇帝光着身子游行的故事。

  生:本文讲了一个小孩子说出真话的故事。

  生:本文讲了一个群体被骗的故事。

三、聚焦皇帝癖好

    屏显:

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

……

(生演读)

    师:文中的皇帝最爱干什么?

生:这个皇帝爱穿漂亮衣服,不务正业,不理朝政。

生:这个皇帝爱新装爱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实在不称职!

师:正因为皇帝爱新装爱到如此程度,骗子才会闪亮登场,先来瞧瞧他们的广告词。

屏显:

他们自称是织工……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吆喝着读)

师:听完骗子的广告词,皇帝想什么?其他人想什么?

生:皇帝想,我穿上这样的衣服,就能清晰的分辨出谁是傻子,谁是聪明人。

师:看来,皇帝想窥探别人的内心,做一个高明的人。文中的大家怎么想?

生:我要是能看到那样的衣服,就证明我比别人强,他们都不如我。

师:这是一种多么普遍的心理,谁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别人比自己笨!

生:我要是能看到那样的衣服,就能去皇帝面前告状,说谁谁谁不够资格做大臣。

师:你真会洞察人的内心!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广告词,作何感想?

生:骗人的,一看就是骗人的!

师:为何你不会上当?

生:小孩子不和别人比,也不用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

生:小孩子没有欲望,对这个不感兴趣。

四、探究人性之“比”

    屏显:

    皇帝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哪些是傻子。

    大家想:全城的人……或者有多么傻。

    (生演读)

    师:同学们来读“皇帝想的”与“大家想的”,你能看出什么?

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好,不希望别人好。

    师:“大家想”的话里有一个词耐人寻味,这个词突显了大家的比较对象。

    生:邻人。“邻人”是距离自己最近的人。

    师:“邻人”还是哪类人?从百姓的角度看,大家会和那些当官的比吗?

    生:“邻人”就是与他们一个阶层的人,是他们看得见的人。

    师:大家只要比邻人强一点,心理就会极大满足,他们不去和达官显贵比,因为距离太遥远。那些大臣们,他们会怎样想?

    生:大臣们会认为自己比别的官员称职,都想成为皇帝眼中的红人。

    师:皇帝呢?

    生:皇帝想,他要比所有人都聪明,在这个国家里,他要比过一切人,所有的人,他的聪明无人能敌!

    师:无人能敌,看来你深谙皇帝心理。他们之所以对骗子的谎言感兴趣,是因为“比”在作祟,迷失是“比”出来的啊!

五、体察群体迷失

    屏显:

    “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老大臣想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说。

(生读)

师:老大臣心口不一,为什么?

生:他害怕失去金钱,失去财富,也怕失去皇帝的信任。

生:他更怕失去他现在拥有的一切!

师:失去拥有的一切,精辟!

    屏显:

    “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皇帝想。

    “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皇帝说。

(生读)

师:皇帝心口不一,为什么?

生:皇帝怕丢掉皇位,极力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最称职的皇帝,最聪明的人!

生:皇帝看不清楚自己。

师:这也是一种自我的深度迷失。从来不省察自己,作为皇帝,整天不务正业,却依然认为自己了不起。这种自我的深度迷失,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

生:导致了整个社会都是处在病态之中,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全在迷失。

师:我们来读宫里的人和街上的人说的话。

    屏显: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皇宫里的人都说。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生读)

师:所有的人观点相同,所有的人都在说着假话。当你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有何感受?

生:他们都不从反思自我,只是一味地要去和别人比,比来比去,比出的全是讽刺。

师: “比”让他们迷失,不敢正视自我,社会的各色人等在骗子编织的大网里群体迷失着。

屏显:

可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一个小孩子叫了出来

师:最后的真话为何是小孩子说出来呢?

生:小孩子没有拥有,就不怕失去!

六、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如果做到哪一点,就不会迷失?

生:如果我们不要一味与他人攀比,就不会迷失。

生:如果我们像文中的小孩子一样,没有欲望,就不会迷失。

师:你们的发言异彩纷呈。最后,老师送几句话: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有些书是没有主角的,因为我们忽视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线索的,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内容的,因为我们埋没了自我……只要我们做好自我,不盲目攀比,不人云亦云,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迷失!下课!

第二种设计:语用型文本课例

在童话的天宇中飞翔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这则童话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本文讲了一个骗子骗了皇帝的钱的故事。

生:讲了一个墙头草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之所以盛传不衰,与安徒生的笔力分不开,他的童话究竟有何奥妙?我们来具体学习。

二、他?他们!

师:请看下面两组句子,请同学们用童话的语调绘声绘色读。

屏显:

比较演读一:

1.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2.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生读)

师:这两组句子有何不同?

生:第一个句子语气平淡,没强调具体的人,没强调皇帝。

生:第二个的语气更强烈、生动,强调了皇帝,强调了他的不务正业,爱好独特。

师:所以第二个句子更容易体现皇帝的不务正业。继续读。

屏显:

比较演读(二)

1.两个骗子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2.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师:两个句子区别在哪里?

生:第一个句子没用“他们”显得平淡,没强调骗子的手段,没强调骗子的聪明。

生:第二个句子用上“他们”强调了骗子的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无比狡猾。

屏显:

比较演读(三)

1.于是皇帝就点头表示出满意。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不愿意说出什么也没有看到……

2.于是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不愿意说出什么也没有看到。……

  (分组比较演读)

师:这两个句子有何异同?我用童话的语调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思考:用上“他”、“他们”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从前啊,有一个皇帝,他特别爱喝酒。他想尝遍天下所有的美酒。他既想喝汾酒,又想喝茅台……

生:用上他,就拉开了我们与故事的距离。

生: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引发我们的好奇与向往。

师:这类词在童话故事、神话故事里经常出现,就是童话中特有的——“代用语气词”!

师:“代用语气词”增添了我们与童话故事的距离感、神秘感、童话的写法更符合哪类人的心理?

生:更符合小孩子的心理,我是一个小小孩,我爱读童话,我爱读故事!

生:用上“他们”,故事里多了童真童趣,多了神秘感与好奇心!

三、程度?程度!

(一)比较诵读

屏显:

1.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美丽的布。

  哎呀,美!真是美妙!

  ……

2.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美丽的布。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

    ……

    (生比较读,突出黑体字部分)

师:师:同学们继续声情并茂比较诵读,相似句子重复读,区分二者的异同。

生:用上这些词,多了虚假的味道,多了虚伪的味道。

生:不用这些词,句子的表达就少了强烈的味道,少了夸张的味道,赞美的程度减弱。

师:这些词属于程度副词,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生:可以表现出皇帝的赞美过于夸张,言过其实。

生:他的形象更加丑陋,更加自欺欺人。

师:这就是漫画式的夸张,用上这些程度副词,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虚伪至极,皇帝的“丑”跃然纸上,童话的反讽意味更浓烈。

(二)反复诵读

师:我们再来读下面的这几个句子,同学们在反复中体会童话语言的精妙。

  屏显:

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学生情境朗读,带着动作读)

生:词语重复读,读起来更强烈,给人迫不及待之感。

师:作家仿佛要急于告诉读者某些内容,同学们再来回忆一下,我们儿时读过的童话故事,也经常会出现此类反复,为什么?

生:写给儿童的作品,好像都会反复。童话应适合儿童读,所以语言应富有童真、童趣,也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生:词语反复用,也能将童话的内容无限放大,更能突显作者的意图。

四、矛盾?矛盾!

矛盾演读(一)

    屏显:

善良的老大臣想——

“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善良的老大臣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

(引导生读)

师:我们继续来读各色人物的想与说,他们的想与说一致吗?我们应该怎样读?

生:读想的时候读出怀疑,读出惊恐;读说的时候读出言不由衷,读出拍马屁,读出虚假!

矛盾演读(二)

屏显:

爱新装的皇帝想——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爱新装的皇帝说——

“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

      (师生共同读)

师:我们来读皇帝的想与说,怎样读“想”?怎样读“说”?

生:读“想”的时候读出大吃一惊,读出惊恐万分,读出内心的虚弱。

生:读皇帝“说”的话要读出阿谀奉承,读出赞美至极,读出他比所有人都聪明!

师:同学们这个“至极”用得好,越读出至极的味道,就越能感受皇帝内心不堪一击。

师:皇帝害怕什么?其他人呢?

生:皇帝害怕皇冠被掉,害怕失去他的尊严,他是皇帝,要比所有人都聪明。

生:其他人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

师:原来他们是怕失去,从而心口不一,自相矛盾。安徒生在看似矛盾的词语中启发读者的思考。如果我们的欲望少些,如果我们的自知之明多些,也许就不会被骗。

五、美乎?妙哉!

屏显:

童话的语言美妙无比,美在_____。

师:同学们说说,童话的语言有怎样的魅力?

生:童话的语言美妙无比,妙在代用语气词的运用,将我们带入童话的神秘境地。

生:童话的语言有趣无比,趣在词语的重复使用,增添了童话的童真与童趣。

生:童话的语言鲜活无比,活在矛盾语言的交替使用,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师:安徒生的童话之所以经久不衰,与他高妙的语言运用分不开。让我们在童话的天宇里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吧!

王君:下边,请每一位老师都精粹地谈谈自己对这两堂课的观课收获。

陆艳:司老师的两节课很有青春语文“灵”之特色。第一灵在“比”出主题,“比”出特质,“比”出思考。第二灵在诵读中抓语用,语气词,重复法,矛盾处,都会让人灵光一闪啊!

吴凤云:文本特质一旦确立,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同,课堂落点也迥异。本课作为主题型文本,课堂落点在于启迪孩子们怎样做才会拥有一个不被迷失的人生;本课作为语用型文本,课堂落点在于引导孩子们欣赏童话这一篇的语言特色。

陈群:读了艳平老师的课例,最大的震撼是她能够将同一文本,在深度解读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文本类型进行教学设计。一个人的同课异构,难免会有思维局限,但这两个课例均体现了青春语文设计巧妙,充满灵性的课堂特点。

魏志强:两种课型中,艳平老师通过演读、比读、师生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引领学生把握主旨,感悟语言特色,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灵活的朗读是我要认真学习并实践的。

熊幸:顺德有道名菜叫一鱼多吃,经高明的厨师烹调,连鱼皮都可以单独成美食。我觉得艳平就像个高明的厨师,厨艺的精湛加上对食材的了解,让她能将一种食材烹煮出不同风味的佳肴。

于修影:艳平将文本处理成主题型,抓住“比”,让读者悟出这是病态,是迷失,更是比出人性。语用型抓住关键词比读,关键句演读,进而探究主题。这种信息聚焦的比与读,洋溢着青春语文的气息。

王君:如果我们放开思路,把《皇帝的新装》作为其他文本特质的课型来处理呢?大家有想法吗?

周忠玉:艳平老师的一课两教着实令人惊艳。不过,我们还可以尝试处理成写作型文本。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选择童话最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手法:想象。《皇帝的新装》中的想象主要是通过人物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实现的。我们可以通过比读不同人物夸张的语言,来体会想象的妙处,最终落实到写作的训练,运用想象的手法给文章续写一个故事。

陈海波:把《皇帝的新装》当成思辨型文本处理,我会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一是以儿童的视角去质疑成人世界的荒诞,骗局并不高明,为什么大臣和皇帝会上了骗子的当?二是以成人的视角去触摸儿童的真纯,只有还原一颗孩子般无私无畏的心,才能找到自我,才能做一个天真无邪、敢于说真话的人。当然,质疑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批判也不是为了打倒,而是为了更好地重建。

孙秋备: 《皇帝的新装》也可以上成拓展型文本。我会选择“看新装”这一情节,抓住童话中情节的反复对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的作用,组织多个文本或片段供学生探讨,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等。通过朗读辨析诸多童话中“反复情节”的不变与变化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对童话的写作手法有较为具体丰富的认识,从而读懂童话的内涵,引领学生进行“常读常新”的思考。

王君:通过今天的研讨,希望大家对青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文本特质这个知识点有感悟。接下来我们将重点研讨语用型文本和主题型文本的设计方法。(待续)

相关文章

  • 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课堂教学设计例谈

    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课堂教学设计例谈 ——青春语文备课沙龙(之二) 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王君 ...

  • Python篇—文本分类

    1.自然语言整体概览 文本分类方法集锦基于text-cnn文本分类基于SVM基于dnn的文本情感分析多类别文本分类...

  • 文本解读的基本态度

    文本解读的基本态度 ——以《孔子拜师》为例谈教学设计的思考基础 1 文本解读,既要尊重,也不必顶礼膜拜,尤其是纳入...

  •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文本分类原理和实战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文本分类原理和实战 前言 本文介绍了CNN在NLP中的应用:文本分类。 文本分类:是自然语...

  • 推荐系统第二周itemCF和userCF的实现

    一.推荐系统分类 1.基于应用领域分类:电子商务推荐,社交好友推荐,搜索引擎推荐,信息内容推荐2.基于设计思想:基...

  • 基于情感词典的文本情感分类

    基于情感词典的文本情感分类 传统的基于情感词典的文本情感分类,是对人的记忆和判断思维的最简单的模拟,如上图。我们首...

  • 基于torchtext的文本分类

    基于torchtext的文本分类 在这个项目,我们展示怎样去使用torchtext库建立数据集用于文本分类统计,用...

  • iOS-单例模式

    swift的单例设计模式 OC的单例设计模式 新学习一种单例思想

  • NLP 学习6

    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 Transformer原理 Transformer是在"Attention is All ...

  • 文本分类

    1.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 2.THUCTC: 一个高效的中文文本分类工具包 3.Text Classificat...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课堂教学设计例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s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