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里有句话:“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
有人反对依法不依人,主张依人不依法。这样的人就拿出这句话来——你看,佛经都说了,不依人的人,就是声闻人,不是大乘佛弟子。
表面看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但仔细对照上下文就发现,这么理解经文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是用现代的语言表达习惯去理解古文,就容易产生偏差了。
我们仔细分析这句话: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如果翻译成:依法的人就是法性,不依人的人就是声闻。那么后半句是通顺了,可前半句就莫名其妙了——人怎么成了法性了呢?
然而,我们如果换一种翻译方式,就能保证前后两个半句都通顺了,即:依法的意思,就是依止法性。不依人的意思,就是不依止声闻——相当于两个半句在解释,所依止的是什么,不依止的是什么。
接着这句再看后边的经文,意思也就变得连贯了。这段经文说的就是,解释依法是依佛性常住不易之法,依人依的是善解能说佛性常住义理的人,而不能依止破戒的、否认佛性常住的声闻人。
总之,结合上下文,考虑古文行文的特点,得出如上结论。这个结论也可以在古代祖师大德的著作中找到支持。
比如,章安大师的《大般涅槃经疏》中,在解释这句话时写道:“依法者,即妙有之法。不依声闻之人。”
后来,四明尊者湛然大师再重新整理章安大师这部疏时,对这句话的解读未做改变。也就是说,两代天台祖师都认可这句话应该如此翻译。
隋代净影慧远法师在注疏《大般涅槃经》时提到,经中所说依人,其实就是依法。因为所依的这个人,他自己善解如来常住法义,善说大乘常住妙法,所以,这个人就代表着法。依这个人,就等于依法。依法也就是依止常住的法性。
所以,依人就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依止的,而是要依止四依大士才行。翻阅古籍,我们发现,中国佛教历史上被称为四依大士的,基本上唯有智者大师一人而已。《法苑珠林》一书说,四依大士已经去世,人四依不能落实,就只能信守法四依了。这话绝不是随便说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