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之粘知了

作者: 枫林晚_77f3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19:33 被阅读0次

我们村子很小,拢共几十户人家,村子东西各有一片小树林,栽的大都是青杨树,一到夏天,密密匝匝的树叶就会挡的阳光一点也漏不进林子里,连着把村子也隐藏了起来,若从高处的坝上看,是很难看到的。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我们村的林子并不大,也就见识不到那么多鸟了。不过有一样东西很多,尤其是夏天,那就是知了。

知了是夏天的名片,知了的叫声更是充斥整个夏天,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耳边萦绕。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们的声音,本就沉闷的夏天将会静寂成什么样子。

村里的小树林无疑是知了的“大舞台”,每棵树上都有几只在上面,或低声吟唱,或引亢高歌,有时就像一个合唱团,先是一只知了鸣叫,紧接着便是无数的知了跟着一起呐喊,瞬间就形成了轰鸣,气势恢宏,动人心弦。

小树林不仅是知了的“舞台”。也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夏日的午后,大人孩子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有的围坐一起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有的干脆铺上凉席在习习凉风中酣然入睡。

最不安分的就是我们小孩子了。在林子里穿来穿去,追逐嬉闹,玩弹弓,粘知了,抓石子,跳房子。


粘知了最是让我们乐此不疲,一根细长的竹竿,一团小小的面筋,就是全部的装备。工具虽然简单,但面筋的制作稍显麻烦,抓一把干面粉放一点水和成面团,反复揉搓,等面团非常柔软后放到水里洗,一盆水不一会儿就会变白,直至洗不出白水了,剩在手里的就是面筋了,它的黏性很大,几乎可以粘住任何东西。

把面筋固定在竹竿顶端,粘知了的工具就做好了。在树林里侧耳倾听一会儿,然后举着竹竿蹑手蹑脚的向叫的最欢的地方奔去,来到树下。轻轻地接近目标,只要把杆上的面筋贴到知了的翅膀上就大功告成了,无论知了如何挣扎也无济于事。把翅膀挣断也是白费工夫,飞不了还是落入敌手。

不过也并不是每次都会成功,有时刚到树下,知了就“吱”的一声振翅而去,临走还不忘洒人一身“知了尿”。而有时明明听的真切,却在树下怎么也看不到踪影,真个是“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装知了的笼子也是自制的,用高粱穗下部分的杆儿做成,先做底和盖子,用竹片削成织毛衣针那样粗细的竹签,一个底用两根竹签。先把高粱杆剪成一节一节,每节大约五六寸长,从两头用竹签把它串起来,不留缝隙,做成底和上盖。然后在这个底的四个角竖着插上四根竹签,形成长方体或立方体的形状,准备做边,做边是要留缝隙的。把高粱杆横着插到相邻的两根竹签上,对边一组一组的穿插,最后加上盖子,知了笼子就做成了。

夜里一场大雨过后,林子里的空气很是湿润,泥土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落叶,隐隐蒸腾着热气,脚踩到上面松松软软,只是发出细微的动静。

这样的天气最是适宜粘知了,可以让自己的声音降到最小,不会惊动了树上的知了。基本上每次都不会落空。我们肩扛竹竿在每棵树下逡巡。在粘知了的同时,发现的蝉蜕也要收入囊中,这可是好东西,能去药材门市换零花钱呢!一个下午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转眼已是黄昏,在大人的呼唤中,我们这才停下手里的活计,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

粘来的知了命运也不尽相同,有的能趁机飞走,有的被我们剪断翅膀,放在纱窗上,让它单独为我们吟唱。还有的被大人送到鸡鸭的喙下,成了鸡鸭的美食。

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每到夏天,从树下走过时,听到知了的叫声就会下意识的去寻找,却又蓦然发现,手里已经没有了粘知了的竹竿,身边已经没有了那些一起粘知了的小伙伴, 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粘知了的金色童年。

源自【临朐闲谭】

相关文章

  • 我的童年之粘知了

    我们村子很小,拢共几十户人家,村子东西各有一片小树林,栽的大都是青杨树,一到夏天,密密匝匝的树叶就会挡的阳光一点也...

  • 乡村 || 童年趣事之粘知了

    文:若冰 乡村专栏编辑:文言明语 推荐语:童年的那些趣事挥之不去,记忆犹新。 粘知了,这是没有网络、信息欠发达时代...

  • 童年记忆(粘知了)

    那个时候,孩子们在夏天要做的事是捉知聊。 知聊趴在树枝上,颜色又和树枝颜色差不多,很难发现...

  • 粘知了

    知了是俗称,学名叫蝉。唐诗宋词没少写,最有名的一句倒是南朝梁诗人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诗千古传颂,...

  • 《粘知了》

    艳阳高照树参天, 知了嘶嘶声噪绵。 洗结面筋爬上树, 沾黏蝉翼笑声传。 于2017.7.4

  • 粘知了

    初夏雨後,樹林裡的泥巴地上常會發現很多小洞洞,這就是知了猴子從地下爬出來上樹了。 等到長出來翅膀,滿樹林都是吱吱叫...

  • 粘知了

    长这么大,平生第一次跟着闺蜜粘知了,是在去年的立秋。烈日炎炎下,翠绿山林间,仰着头,扛着杆,寻找、动手、收获的快乐...

  • 粘知了

    童年,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是很久远的事了,如果不是教材中有一篇《童年趣事》的习作,也许,我仍不会去翻阅那些早已...

  • 粘知了

    如今正是满世界的知了叫得最响的时候。 体型不同,品种不同的知了,所发出的鸣叫节律也各有千秋。有的深沉低缓,有的高亢...

  • 粘知了

    读清宫小说,知道当时在宫廷里有一种特殊的部门:粘竿处。表面看是一种服务行业,为皇帝及嫔妃们捉知了,以免搅了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童年之粘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bf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