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进门是否应该脱鞋?
这其实是个很重要的民俗文化问题。只要有客人拜访,是否脱鞋,都是必须要作出抉择的一件事。
客人进门脱鞋,最典型的是日韩,概源于他们的“榻榻米”文化。在我们国家,一般说来客人是不脱鞋的,然而随着木质地板的广泛应用,不少家庭要求客人进门至少要换鞋。
其实,进门是否脱鞋这件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选择都是多样性的。比如,同为非洲,北非的摩洛哥就有客人进屋脱鞋的做法,而非洲其他国家基本没有这种要求。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不赞成客人进屋脱鞋,也不赞成换鞋。因为脱鞋一般说来意味着亲近,意味着体味的泄露,而一般的客人谈不上亲近,而且有些人可能有脚臭的毛病,贸然要求对方脱鞋不礼貌也不合适。
《这边风景》中,伊犁百姓在屋子里普遍铺设地毯或者毡子,类似榻榻米文化,按说也应该脱鞋进入。然而伊犁百姓的观点基本与我相同,客人除了在毡子上睡觉外不论搞什么都不脱鞋靴,包括招待客人时铺在毡子上的绸缎面子的褥子,客人踩在上面或坐在上面的时候也是穿着靴鞋的。这是为什么呢?
概因为维主人民是特别注意洁净的,牲畜自然死亡的是不吃的,家里面是非常之干净的,所以,维主人对鞋子上靴子上的泥沙远远不像对你脚袜散发出的某种气味反感。
因此,去维主人家里,不要脱鞋,打死都不能脱!哈哈哈……
这里再说一个冷笑话。《这边风景》这本书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距离现在的时代已经有半个世纪了,然而王蒙先生在那时的文笔有时就挺调皮,比如下面这个片段:
维主老汉阿不都热合曼虽然不识字,但是特别好学,特别关注文化,尤其喜欢在餐桌上探讨知识的学习。这不,有次孙子塔西说今天老师讲语法了。
热合曼连忙问道:“什么叫语法?”
“就是一句话分主语、谓语和宾语。”塔西回答。
热合曼马上下令塔西在餐桌边给他讲了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法课。
“说话还有学问哩,真有意思!”老汉听得津津有味。
这时候,老伴伊塔汉埋怨奶茶凉了,埋怨老汉耽误了割草,老汉不耐烦,挥手道:“别唠叨了!再唠叨,就要拿你当宾语,拿打当谓语了。”
看到这些有生活气息又特别有灵气的一幕,也算是读书的乐趣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