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拜访一位老朋友,发去一条微信,“你在吗?”然后每隔三秒钟就看一下微信,遗憾的是,无奈的是,失望的是,三分钟没有任何回应。又等了三分钟,还是没有回复。半个小时过去,一个小时过去,仍然没看到想看到的信息。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怎么能够不理呢?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呢?是有什么看法生气了吗?怎么这么小气呢……于是各种猜测,各种不安,各种埋怨。也想过去个电话,但随即又否定了,凭什么要给他去电话?他就不能回应我一下吗?……
以上场景,估计是一部分人有过的类似的心理活动。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这是典型的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感受,相对比较自我和自私任性的情况。
曾经有“鸡汤文”这样说,在意你的人会秒回你的微信,你发出信息半天没有回应的人,是不把你放在心上的人,是当你可有可无空气般存在的人。很多人深以为然,并以此来评判与朋友的感情深厚程度——但坦率的说,这不是“鸡汤”,而可谓“毒汤”。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但每一个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要求成为对方“置顶”重要的那个人,换句话说,是不是最重要,是他人的选择,而不是你的要求,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处和谐融洽的一个基本前提和要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还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包括看微信的习惯),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从早到晚盯着微信,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时时那么闲着可以看微信。有的人没有常看微信、常翻阅朋友圈的习惯。有的人,为了躲避泛滥的微信信息所轰炸而不堪其扰,设置了消息免打扰,甚至取消了微信提醒的数字符号,通常会几天甚至一周左右的时间才会翻一翻微信。还有的人,虽然注册了微信,但基本属于“潜水员”,微信不是其主要的通讯方式,甚至基本不通过微信实现联系的功能。也有的人,就是单纯的工作忙事情多而没有闲暇来看微信……
上述种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他人没有及时回复,总有他的原因。不在乎,不重视,只是其中的一种原因。把它作为唯一的原因,上纲上线到判别感情深厚的程度,就不妥了,且免不了会带来心底的不爽,甚至失望,也势必影响相互之间长期的关系和情感。
一言以蔽之,信息没有及时回复,并不代表对方不重视你,大可不必心生怨气。若确有急事、要事,不妨直接电话联系,这更可靠,也不会误事。
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