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纳神父狎童案后续事件最新进展:面对“不揭发性侵”的指控,枢机主教巴尔巴兰(Barbarin)与其他六名神职人员(其中包括两名主教,以及梵蒂冈最高级别负责人之一)将在数月后(具体日期未定)出庭。两年以来,代表普雷纳神父性侵受害者们的“不再沉默”协会(LA PAROLE LIBEREE)一直在指控相关神职人员对性侵事件知情不报。
案件回顾:2016年1月,法国东部城市里昂爆出一名神父性侵多名儿童的事件: 1986年到1991年间,一名叫普雷纳(PREYNAY)的神父对4名不到15岁的童子军少年进行性侵。然而,由于刑事追究时效(在强暴或性侵15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案子中,从受害人成年起,时效为20年)已过,司法单位随后将该案归档了结。由此,普雷纳神父和另一位性侵神父都躲过了牢狱之灾。相反,上述提到的里昂地区教会负责人、枢机主教菲利普·巴尔巴兰以及其他六人被曝在知情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面临着“包庇狎童行为”的指控。
枢机主教菲利普·巴尔巴兰面临着“包庇狎童行为”的指控
首场听证会将会在9月19日举行,诉讼程序可能于2018年初启动。今年2月,里昂检方曾对枢机主教巴尔巴兰进行名为“不揭发性侵15岁以下未成年人罪行”的预备性调查:该初步调查旨在确认是否对相关人员发起“对儿童性侵事件知情不报”的指控。若知情不报罪名成立,当事人将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罚款45000欧元。
里昂检方:“无充分证据显示知情不报”
检方对里昂主教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听取了枢机主教巴尔巴兰及其身边人,普雷纳神父、性侵受害者们的证词。但在调查结束后,检察官决定不予起诉:在他看来,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枢机主教对神父狎童事件知情不报。此种情形下,受害者们的惯常做法是提出民事赔偿(une plainte avec constitution de partie civile)、将此案交由预审法官(juge d'instruction)裁定。不过最后,他们决定直接向法院提出上诉。
这一做法质疑了检方的调查结果,也使“不再沉默”协会律师内部产生了分歧。事实上,协会律师吉恩·布多(Me Jean Boudot)认为:“检方的初步调查已经非常完备,不需要额外的听证会了”。现在需要理清的问题有:这些人是否知情?他们知情后,是否举报了性侵行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当然知道这些人是知情的。而且,他们的确知情不报”。
自从2002年在里昂主教区任职以来,枢机主教巴尔巴兰就已被多次告知普雷纳神父的娈童史。2014年7月,一名前童子军成员兼性侵受害者吃惊地发现,普雷纳神父仍在担任与儿童接触的工作,便写信告知其主教。后者向罗马请示该如何处理神职人员的过往劣迹。2015年2月,时任圣座教义部秘书长(secrétaire de la congrégation pour la doctrine de la foi)的路易斯·拉达里亚(Luis Francisco Ladaria Ferrer)建议“对涉事人员采取适当的纪律处分,同时避免公开丑闻”。虽然普雷纳神父被调离原职,但始终无人知会司法部门。
“知情不报”定义引发各方激辩
“不再沉默”协会主席弗朗索瓦·德瓦(François Devaux)
选择直接上诉、传讯被告的做法也与原告和检方之间的看法差异撇不开关系:原告更愿意公开在法庭而不是预审团内部讨论这一分歧。在“知情不报”罪方面,两者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检察官认为,“知情不报”罪是一个人在了解实情、却没有揭发罪行的那一刻犯下的;而原告认为,“知情不报”罪并不是在某一具体时刻犯下的罪行。恰恰相反,它属于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持续的罪行。换句话说,只要知情者一天没揭发性侵事件,他就是一直在犯罪。例如,布多律师解释道:“即便我们周一没有举报,也必须在周二这样做。不能因为三年多过去了,就可以不报告了”。
“不再沉默”协会承认此举承担着一定法律风险,但协会主席弗朗索瓦·德瓦(François Devaux)强调:“我们的首要考虑并不是打赢官司”。 他解释道:“我们最看重的,是在公共层面讨论‘知情不报’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代表受害者权益的协会意在将法庭的听证席转变为公众论坛。这一点上,它已经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