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人间四月天”是在居家隔离中度过,整个月我的生存半径没有走出小区。好在读了几本书,至少心灵没有被困住。
一、读书
1.《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看完《置身事内》我意识到我对身处的国家知之甚少,宝藏同事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因为足够有兴趣,书中文字简洁易懂,即使是700多页的大部头,我还是耐着性子读了下来。3月下开始看,前后看了差不多20天。(中间有几天开小差。)
看之前我对邓小平三起三落、最终走到权力中心的经过非常好奇,看完后,我更多的是对他一步步促成改革开放的震撼。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曲折到可能一个事情没处理好就要倒退回去。
这本书超五星推荐。
2.《局外人》加缪
越是读书,越觉得读书太少。今年打算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加缪的这本书不长,但后劲十足。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不谙人情世故、真性情的“直男”,因一次失误如何一步步被判死刑的故事。因某个人的行为不合常规、就给这个人贴标签“判刑”,这样的例子现代社会也不少见。加缪以一个荒诞的故事,说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偏见。
3.《鼠疫》加缪
疫情期间读这本书犹觉得亲切。除个别场景没那么夸张外,大部分情形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踪迹。荒诞的根本还是现实。
据说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身处在北非阿尔及利亚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遭受了法西斯长时间的封锁。作者这是书也意在对抗法西斯的暴行。
4.《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这是本散文小说,看b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种草的。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候,作者对寂寞的心情刻画得非常细腻。看的过程中我甚至感受到了自己青葱年代那种迷茫和寂寞。
很少读近代作家的书,偶尔一读还是不一样的心境。
5.《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
作者就是因主持美国一档喜剧脱口秀节目,在国内比较火崔娃。他出生南非,这本书主要讲他在南非的那段经历。
崔娃因出身就是混血,他的他的母亲在那个种族隔离的年代,经历了太多超乎想象的冒险。他的母亲是一个强大、自立、有想法的女性,崔娃的成功,受母亲很大影响。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地球另一端一个家庭的成长故事。也让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太多未知的人和事待我们去了解。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
二、观影
1.英剧《德雷尔一家》第2~4季
疫情期间抚慰我心的一部暖心剧,真的非常喜欢。
这部剧改编于动物学家杰拉尔德·德雷尔的畅销书《希腊三部曲》,看完剧后,我又陆续买到了这三本书。(只不过因为疫情快递停发,现在还没到手。)可见我是有多爱。
2.电影《土拨鼠之日》
拍于93年的高分电影。故事讲一个气象播报员,去出差播报当地土拨鼠活动的时候,被困在2月2日这一天。经过一系列挣扎后,从一个戾气很重的讨人厌大叔,最终转变成了技能满点、有爱有才的超人气的人。
他得知被困后,刚开始沮丧、后来不顾后果的疯狂,最终从女主身上体会到人最底层的那种善良。于是他开始修身修心,学习钢琴、雕塑,帮助弱势群体、以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终赢得全镇人们、女主的喜爱。因为爱,他突破了时间结界,来到了明天。
这部剧对于被困于14天的我,同样很有感触。不管有没有明天,先珍惜当下,过好今天。
3.电影《扬名立万》
去年双十一上映的电影。编剧刘循子墨果然厉害。前半段看似对当前电影现状的槽点拼凑,后半段逐渐发力,最后反转又反转。(尹正真的沧桑了。。)
三、其他
1.这个月依旧每天记录,在简书日更。日更在于每天都能有属于自己的反思时间。(太多时间被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占据了。。)
2.这个月每天记录自己的三餐,让我对频繁做饭没那么排斥。有时提前安排好第二天要吃的菜,即使工作日也能不带抗拒地按时做饭,给自己点赞。
这期间也做过几次面食,蒸花卷、做韭菜盒子、扯拉面,每次都非常有成就感。做面食真的能上瘾。
4月没能如愿踏青,现在心态已经非常平静。听闻5月公司会逐渐复工,那离解封也不远。期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