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样茂
近来得闲观看《三国演义》,认识了谋士陈宫。在三国时期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在那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他的名字虽然不如孟德、玄德那样响亮,却也活出真性情,活出了真男人。三国演义有关他的描述不多,在前14集就了却了他的一生。但作品对陈宫的刻画却是细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爱憎分明,集明、忠、善、义、勇于一身,当然也有其愚的一面。作为一位不得志的谋士,陈宫的经历着实令人感叹和惋惜!
陈宫私放曹操,是为“明”。
陈宫是东汉末年中牟县县令,一次捕获行刺董卓未遂而出逃的曹操,慕其杀贼之勇气及救国之高义,于是决定 “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陈宫释放曹操,是为“明”。陈宫的“明”,是建立在当时形势研判之上的,当时董卓专横朝廷,官场黑暗,势必崩溃;曹操刺杀董卓,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深得民心;陈宫当年赴洛阳求官时就认识并听说过曹操,那时的曹操还没有什么劣迹。陈宫对曹操的志向和能力可以说是五体投地、深信不疑。在陈宫看来,曹操势必成为一名明主,应该说,陈宫看人是很敏锐的,对天下大势走向是明朗的,放走曹操的行为也是明智的。“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说明陈宫是个“明白人”。有人说,陈宫私放曹操,是为“义”。孤立的看行为本身,确实是一种义。但联系起来看,陈宫有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他要和曹操捆绑在一起一同成就霸业,其中因为蕴含着陈宫的抱国之志、慧眼识才和胆识,就不只是一种义气了,实为明。
陈宫抛弃曹操,是为“义”。
陈宫和曹操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奴杀猪招待曹操,一奴仆随口说了一句话“捆住杀”(实质是捆住猪杀,当时是在大晚上),被正在睡觉的曹操听见,然而生性多疑的曹操又因磨刀声而灭其全家八口,陈宫也参与灭门行动;在知道真相后(发现柴垛后面被捆待杀的猪),陈宫还只是叹息“孟德心多,误杀好人!”陈宫懊恼不已,但当时的情况,草木皆兵,曹操疑心有人要害他,先下手为强以求自保,这些陈宫都能理解。但是不能理解的是,曹操灭了人家一家,看见吕伯奢买酒回来,行不远又回来把吕伯奢杀了,吕家被灭门。这一切让陈宫愕然,陈宫斥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赤裸裸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宣言,令陈宫不寒而栗。遂与其一刀两断,分道扬镳。陈宫弃曹操,源于他善恶分明,在陈宫看来,曹操就是“狼心狗肺之徒”,而非 “忠义之士”。另外,在客栈中,陈宫拨了剑欲杀曹,却下不了手,“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之。”足见他的善良和义气。
陈宫力辅吕布,是为“忠”。
陈宫弃曹操后,拜于吕布门下。当时看陈像是慌不择主,现在看是“明珠暗投”。陈宫选择吕布,应当是吕布杀了董卓,被误认为是拯救天下的英雄,而且吕布头脑简单,为人武勇,不似曹、董那样奸恶,陈宫于是把一腔忠诚和智慧献给了吕布。陈宫的确是一位非常了不得的实力派谋臣。自从他辅佐吕布以后,就等于给这只猛虎插上了翅膀,让吕布有了一番作为。也正是从此时,吕布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历程。但陈宫心里始终知道吕布绝非曹的对手,曹操在他眼里属于“命世之才”,而吕布则是“壮士,善战无前”。所以陈宫的忠最多也只能算是迂忠,乱世,有水平的帝王将相哪个心术正?只能说他有点迂腐甚或不识时务了。陈宫的忠还体现在吕布一次一次寒他的心,他却死心随之;即使是大部分官吏和士族阶层纷纷倒向曹操阵营,他宁死不吃“回头草”,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着吕布闯荡江湖;就是在被俘虏后,曹操欲收留重用陈宫,极力劝说他投降,他宁死也不为之动容,足见他的忠诚。
陈宫不识鱼龙,是为“善”。
“龙鱼”在这里指的是人才,切确的说是明主。有诗叹陈宫“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我认为,陈宫不是不会识人,当初他弃官随操,就是因为他的眼力,料定曹操必成大业,曹操也的确不负陈宫所望,成为霸主。他主张联袁术杀刘备也是谋士职责所系、战略所需。他之所以诛玄德拒曹公,我认为是其性格、道德标准和价值使然。陈宫的性格中主导因素是儒家思想,这从陈宫弃操中可以看出,即使是临死,他依然以施礼治、行仁政等儒家思想学说规劝曹操;最后又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儒家精神支撑下,傲然不屈、慷慨就义。在陈宫看来,刘备、曹操、袁术、袁绍之流都是奸诈之人,而在三国乱世,要想成就霸业,不奸不诈怎么能行?!陈宫的选择看似有点愚昧,但乃是出自善良的思考,出于自己良心的判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道德勇气,这份天下少有的良知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陈宫拥有坚强的道德支持来对曹操说不,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站的笔直,义正辞严,其忠其烈连曹操也大为感动。但单一的道德标准让他错失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陈宫对曹操不离不弃,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三足鼎立,曹操成就霸业也不至于那么费劲。历史,总是留有许多精彩的遗憾。
陈宫足智多谋,是为“才”。
自从投奔吕布以后,他成了吕布的主要谋士,为吕布出过不少好主意。在陈宫良谋的作用下,吕布军事上连连得手,先夺兖州,再夺濮阳,从此声威大震,也名列诸侯的行列之中,甚至引起了曹操的恐慌。最经典的一次计谋是196年初,曹操挥师急攻濮阳。陈宫让吕布以濮阳城一田姓富户的名义诈降,骗取曹操入城,然后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一计谋非常厉害,好在一向刚愎自用的吕布听从了陈宫的计谋——曹操上当进城后,被吕布大军四处追杀。曹操的手臂被烧伤,头发被烧焦,还险些丢了性命。后来历史把“濮阳敌吕布之时”与“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将,割髯弃袍于潼关”相提并论,视为曹操一生的几大耻辱之一,可见陈宫此计给人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可惜吕布儿女情长,大敌当前听取夫人言,没有采纳陈宫计谋,最终被曹操破城消灭。陈宫足智多谋,连曹操都望尘莫及,但空有旷世之才却无施才之地,对于一个谋士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悲哀呢?
陈宫誓死不降,是为“勇”。
在与曹操的对战当中,吕布三番五次萌生投降之意,都是被陈宫阻拦,并在陈宫计谋下打败曹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顽强拼搏、勇于作战。这种勇是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他自信于自己的谋略,即使是最后被俘,还是那样的自信:“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亦未必被擒也!”。陈宫最后被俘,实在是吕布听妻而不听陈宫劝言的结果,说起来陈宫也算是死于妇人之手,不过却也死的有志气,有骨气。曹操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即使曹操以其妻子儿女父母性命相威胁,亦赴刑场受刑而死,成就其忠烈、悲情的形象。
【后记】:我常想,如果吕布绝对的信任陈宫,就像刘备信任诸葛亮、曹操信任郭嘉那样,结果真的很难说,那样吕布绝对是非常强的诸侯之一。甚或如果张辽是主帅,陈宫做军师,吕布以诸侯的身份只做先锋,三人像刘、关、张那样结义成兄弟,那样吕布也会是非常强的诸侯之一。陈宫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响亮,但是,陈宫的谋略并不在二人之下。作为一个谋士,他尽到了为主公效力的职责。他对曹操奸诈的蔑视,更凸显出他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于一主,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人所称道。《三国演义》对陈宫有很高评价: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