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心
刚开始老公说要买房的时候,我是极力反对的。
刚从在北京买房的紧张焦灼中缓过来,我真的不想这么快就再次将自己拖入泥淖之中。更何况,身份不确定,过几年是走是留还是未知数呢,何必折腾?再说,租房子住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这里又不像北京,租房子就不能落户口,不能落户口孩子上学就成问题,在这里,孩子上学租房跟买房一个待遇。我实在不觉得有买房的动力。
老公给我算了一笔账,同样的房子,首付只要交够20%,之后每个月的月供比起房租要便宜好多。他说,假如买呢,还完月供这个房子就是我们的;假如租呢,无论租多少年这个房子都跟我们没关系。而且,买房还能抵一部分税呢,租房就什么都没有。
我还是不为所动。租房是灵活的,什么时候要走,直接走人就是;买房就不同了,假如要走,还要考虑卖,万一房市跌了呢,那样折算下来就是劳神还赔钱。我并不喜欢冒险。
我们还没有信用记录的时候,他的同事要买房,他也跟着去看房。看完回来,他就跟我分享房子的信息,有哪些加分项,又有哪些扣分项。我仍然兴趣寥寥。为现在租住的房子买家具的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就又要考虑买房子的问题,烦不烦啊?
直到下雪。
我们租住的公寓朝东北,夏天的时候只觉得凉快,冬天却冷得不行。家里的暖气比别人家开高10度,还是不觉得暖和,而我是一个特别怕冷的人。温度开得高了,暖气锅炉的风扇就一直响,因为要散热——这里都是独立供暖,每个房子都有一个烧燃气的锅炉房——偏偏我睡眠又不好,很容易被这种声音吵醒。假如买个house,就能把锅炉放在地下室,那样声音就几乎不会传到卧室了。
此外,我们租住的公寓没有车库,每次下雪开车都要先扫车上的雪。雪其实还算容易清理,更麻烦的是结冰,铲起来很费劲,有两次清理得不那么干净,送畅畅上学的时候阳光反射,满眼都是亮晶晶,差点儿撞在别人车上,想想就后怕。要是买了房子,就有车库,也不用每天操心铲雪除冰的事情了。
我有一点点动心了。
又听朋友们聊起种花种菜,田园生活一直是我心底的一个梦,美国虽然只有country,没有田园,但假如有个院子,我种上几样蔬菜,再摆弄些花花草草,“朝朝小圃花开”,也算是离我的梦想近了一些吧。
我不再反对买房,假如碰到了合意的,那就买吧。
2.分歧
老公开始带着我看房。
我向来不喜欢多操心,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说好了:我只管看房子本身是否满意,其他的像地点、价格、买得是否划算之类,他研究作决定。
开始看房的时候是冬天,正是淡季,房源本来就不多,符合我们心理价位的就更少了。他带我看了几处,要不就是特别旧,要不就是格局不喜欢,要不就是附近有高压线,都是歪瓜裂枣。我很失望,这样的房子就算了,看着就没有住进去的欲望。
房子没有看得上眼的,我俩却产生了分歧。老公觉得买一个旧一点的也没关系,自己慢慢装,毕竟旧房子便宜;我却希望买一个装修得差不多,搬进去就能住的,我实在不愿意在装修上花费太多精力。其实自己装修也很花钱,而且过几年是走是留还是未知数,在装修上投入太多真的是不值得。但老公认为,装修是贬值的,假如我们现在买一个装修得差不多的房子,未来在卖的时候,装修的这部分钱一定是折价的。可是,自己装修不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吗?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但也没什么关系,我们看的区域,几乎都是二手房,又是淡季,能遇到什么样的房子,完全取决于卖方。
在看房的过程中我们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不离开现在这个学区;离小学近,最好走路就能到,我不想只有开车一种选择;最好朝南,我怕冷(这一条在日后得到了修正,很多人都告诉我,东西向也没问题,不会冷);最好附近多一些中国人;在心理价位范围内,小房子就ok,大了收拾起来费劲,假如要卖恐怕也更难脱手……
3.失落
记不清看到第几个房子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一个我还算满意的。
房子不大,是我们都喜欢的tri-level结构。装修得也还差不多,搬进去就能住,基本不用换什么东西。一楼是地板,没有铺地毯,我也喜欢。而且离小学很近,0.4mile(差不多640米),孩子走路去学校完全没问题。唯一不足就是,不像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中国人那么多。——那个时候,我还是蛮介意这个问题的。
我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出一个offer。
美国买房与国内不同。在这边,一个房子上市后,看得上这个房子的人都可以在offer cutoff之前出offer,卖方会从这些offer里选一个他最满意的签,大多数时候都是出价最高的,但也有例外,比如买方出现金,或者更有利的条件能待到款。所以出了offer,并不代表着能买到,而且一旦出了offer,也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出价是个技术活。老公说,我们出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价位,权当练手咯。我同意了。
说来也怪,本来并没有觉得这个房子非买不可,本来还觉得它有些瑕疵,可是一旦出了offer,心里却盼望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买方的回复,结果却是,他们收到更好的offer,房子要卖给别人。
那一刻,心里失落得不行。虽然事先说好了,这个房子是拿来练手的,我仍忍不住责怪老公,不把价钱出高一点。
有一天看到闫红的一篇文章,有读者留言“我未得到过你,但我想象过你//尽管从未拥有你,我却依然觉得是失去”,我一下子就明白我为什么会失落了,其实跟房子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一旦出了offer,我就动了心,对它产生了关于家的、关于未来日常生活的想象。我想象过我在厨房的样子,我想象过我打理后院的样子,我还想象过我送孩子去上学的样子。眼看着这些想象成了泡影,才是我感觉失落的真正原因。
在后面又看过了一些房子后,我们依然认为,这个房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也许当时再多出五千块钱,我们就能买到。当然,这是后话了。谁让它是我们出第一个offer的房子呢?就像找工作时第一个面试机会通常是拿来练手的一样,买房大抵也是如此。这样的遇见,只能说没有缘分。
4.直觉
接下来我们又遇见了一个房子。
这回的位置非常好,几乎是这个学区中国人密度最高的区域。离小学也很近,走路过去完全没问题。这个小学里,据说中国孩子的比例也超过20%,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中国孩子的微信群。
本来我们想三个bedroom就够,这个房子还多出了一个,有四个bedroom。房子大体是南北向的,两个bedroom朝南,两个朝北,老公还笑说,正好夏天冬天轮着住。后院也朝南,适合种花种菜。院子后面是个很小的公园,既适合孩子玩,又不遮挡视线。
唯一的不足是,一楼面积很小,有些压抑,而且大门正对着壁炉,让我感觉很不舒服。第二次去看这个房子的时候,我又发现朝南的一个bedroom,本来应该装窗户的地方,却安了一个衣柜,遮挡了大部分阳光。这种衣柜嵌在墙里,假如要想换成窗户,麻烦不小。
这两个问题让我对这个房子的好感度大大降低。
来看房的人却络绎不绝,我们在那里看了半个小时,来了八九拨看房的。位置好的房子,以后要转手也容易,风险低。
老公决定还是出一个offer,因为对房子不是足够满意,我们没有尽到全力。
结果在意料之中,我们仍然没有买到。
这个房子错过以后,我就有一种直觉,我们不可能在这个区域买到房子了。本来这个区域的小房子就不多,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我们还因为那两个在别人看来可能不是问题的问题而不肯尽全力,这只能说明一点,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房子本身住得是否舒适,其实比位置更重要。有时候理性分析是一回事,内心的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想有些感觉需要被尊重,毕竟是要每天生活的地方。
此后看房,我就不再纠结附近中国人是否很多的问题。但小学评分不能低于9分,是必须的。
5.offer
后来我们又出过一个offer,房子本身中规中矩,谈不上很喜欢,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问题。这个房子离初中近,依然是热门房源,我们的价格也仍然没能胜出,房子又卖给了别人。倒没有觉得很可惜,毕竟对我们来说,初中还很遥远。
此后很久,没有新的房源。要说着急,其实没什么可急的,只是这件事情开了头,又没有完成,搁在心里就总是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去朋友家吃饭,说起房子的问题,他立刻拿起iPad,说附近有一处房子,他觉得还不错。
看图片,我们也觉得还不错,只是价格略微超出我们的预算,心里就有些犹豫。朋友说,先去看看房子如何,觉得不划算不买也没关系啊。
于是我们约了经纪人第二天去看房。而那天晚上,还新上了另一个房子的信息,两个房子离得不远,属于同一所小学,后者与小学就一墙之隔。我们决定两个房子都看看。
先看了那个与小学一墙之隔的房子。除了离学校近,它几乎一无是处,特别破旧,几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翻新,而且沉降严重,我都觉得可能有安全隐患。老公之前本来主张买旧房子自己装,看了这个房子以后,也决定放弃。
然后我们去看朋友推荐的房子。与前一个相反,这个是好好装修过的,虽然房主住过四年,但看起来还是不错,我们几乎什么都不用动,搬进去就能住。
我很在意厨房,家里基本是我做饭,厨房好不好用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发现抽油烟机上有汉字,跟经纪人聊起,才知道房主是一个中国人。难怪这个房子的整体感觉比较舒服,有一些生活习惯,体现在装修风格上,国人是一致的。比如喜欢能把油烟抽到室外的抽油烟机,比如一楼更喜欢地板而不是地毯,比如烘干的衣服喜欢晾一晾而不是直接叠起来……
而二楼除了卧室以外,还有一个loft,足够做一个办公区域。因为它是开放的,可以一眼就看见一楼的情况,假如我炖汤的时候想写点东西,就不用来来回回跑上跑下。这个区域也可以留一块给孩子写作业,我们互不打扰,但她仍在我的视线范围内。
唯一的不足是,院子前低后高,万一夏天的时候下暴雨,有被雨水倒灌的风险。经纪人带我们去地下室的窗户查看,没什么锈迹。她说,按她的经验,假如曾有雨水倒灌,地下室的窗户会生锈。而这个房子的窗户上干干净净,说明至少在过去四年,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后来她从房主那里拿到资料,显示后院确实请专业人士做过排水的。我稍稍安了心。
但我还有个介意,这个房子是东西向的,不是我想要的南北向,冬天会不会冷呢?我实在是怕冷,再好的房子,假如没有太阳照射进来的温暖感觉,我也是不喜欢的。我问了好多人,住东西向房子的,都说没问题,早上太阳从东边的窗户进,下午从西边窗户进,肯定不会冷的。
我有一点喜欢这个房子了。
老公却很纠结这个位置。不是附近中国人多不多的问题,而是已经到了我们圈定区域的边缘,以后万一要走怕不够好卖。而且离初中也有点远,等到孩子上初中,很可能得换房子。
纠结来纠结去,我们还是决定出一个offer,毕竟房子本身还算满意,未来就等来了再决定。因为我们的经纪人和房主的经纪人相熟,我们先私下里透露了一下价格,才出offer。这一次,其实没多少悬念。
6.泪下
等回复的时候,我和老公聊起了房子。
孩子听到了,问我们:“你们真的要买房子了吗?”
“对呀。”
“那我需要换小学吗?”她以前跟我们看过房子,每次我们都会告诉她是否需要换小学,对她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事。
“当然啊,那里离这里不近。”
“可是我不想换,我就想上现在的小学。”
“等你上了二年级,学校会重新分班,到时候老师和同学都不一样了。”
“那总是有认识的人的啊。”
“那从北京来的时候,你一个人都不认识呢,不照样上一年级了吗?而且你现在英语说得那么好,很快就能交到好朋友的。”
“我再也不想那样了。”我吃了一惊,平时听她聊起学校的事情,只觉得她跟同学相处得挺好的,语言也有很大进步,没想到在内心深处,她其实是很害怕孤零零没有熟人的。但是现在的小学区域几乎没有我们心理价位内的房子,无论买在哪儿,都不可能不换小学。
我把房子的照片找出来给她看,告诉她每一个房间可以做什么,她立刻就高兴起来。我指着loft的图片说,以后你就在这里写作业,她很满意,说,那就买这个房子吧。
恰好这时,我们收到了卖方的回复:offer签了。经纪人恭喜我们,我却百感交集。
假如不是那天恰好看了一个破旧的房子有了参照;
假如不是之前出过三个offer都没有买到;
假如不是我们看上的第一个房子让我对家、对未来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想象;
假如不是这一次帮我们看房子、给意见的人最多;
假如不是经纪人提了一句,房贷利率眼看要涨;
假如不是……
我们会下决心买这个房子吗?我不知道。
房子并不完美,我们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位置至少是其中一个隐忧。
但我们还是决定买下来。仿佛被一种力量裹挟着,到了这里,是该做决定的时候。有一点点不甘心,有一点点惆怅,又有一点点看到结果的轻松。像是两个相爱并不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有一天也决定结婚了。
我突然想起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
不禁潸然泪下。
作者说
HI!我是罗环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
现居美国,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