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卑与超越》学习笔记-5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83657/b823309f1577690b.jpg)
《自卑与超越》一书,是(奥地利)著名个体心理学派 阿弗雷德·阿德勒的精典代表作品,本阶段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本人能力有限,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类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发表不当的个人观点,还请专业人士不吝指正。
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
对孩子们而言,即使对意义的认知已经偏离正轨,即使他们所采用的处理方式还会带来接二连三的错误,他们也不会改变。要想让他们对人生的认知走向正确的轨道,就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学人士的指导,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根源并探寻到正确的人生意义。
人们在儿童时期的情境有多种解释方法,童年的不快乐很可能被赋予相反的意义。比如,有的孩子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他就会尽其所能让自己找到一个摆脱困境的方法。由此,他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想法1、“我一定要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不要让我的孩子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想法2、“上天真的好不公平,为什么总让别人享受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对我这样残忍,我还有必要对别人给予慈爱吗?”
长大以后对孩子的想法1:“我的童年就是从贫苦中过来的,可是你为什么就一点苦都不能吃呢?”
长大以后对孩子的想法2:“我的童年就是从贫苦中过来的,我的努力不就是让你们不再吃我们那样的苦么?”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已经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之中,如果他们不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改变,行为自然也不会改变。
学习感悟:
最近有一个特别的感触,在读好几本书的过程中,越读到后面,作者越会提到读者需要改变自己认知的问题。
若想要改变自己,需要先改变认知,自我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根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个世界,这些最基本的观念决定了我们更浅层次的观念。
人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我们改变深层次认知后, 我们的很多的浅层认知也会跟着发生改变,人的认知改变了, 行为也就会跟着改变,然后形成新的习惯。
这样, 人就逐渐转变成为了一个新的自我, 这真可怕,这又是我们成长的必然途径。
与读者分享与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