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与种田(六)退林还耕
谢春看上去总是笑眯眯的,很少见过他生气的样子,让人感觉很容易亲近。谢春开的宝马X6从来都是风尘仆仆,很脏很乱,谢春很胖,怕热,夏天,他的宝马停在路边或山上从来不熄火,这样可以保持冷气运行。
谢春匆匆赶到林欣花场时,很多人都已喝了不少茶,肚子都很胀了。很快,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开始发问,主题只有一个:那架无人机是来干啥的?
谢春笑呵呵的坐了半晌,喝了口茶,用他惯有的语调不慌不忙的说:“它是来航拍的,据说要进行退林还耕,有可能,这些山地都要被收回去了。”
这话,犹如一滴冰水滴入了热油锅,炸了!老朱脾气暴躁,带头就骂了娘,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怨声不绝于耳。
谢春自己也租了不少地种植松树,也是大户。他只能叹叹气,表示无奈,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说关于要求退林还耕收回土地,目前还仅仅是可能而已,“可能”并非现实,具体再看上头通知。
接下来的日子过的开始不踏实,毕竟大家心里有了这么一种不祥之兆的感觉,一切,都不正常了。互相串门的次数,比以往多了很多。人的心理很微妙,虽然总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一些,最后作决策的也是自己,但都喜欢能从别人那里多得到一些消息来给自己的判断增加确定性。
林欣的花场成了汇聚点,热闹非凡,各种猜测都传得沸沸扬扬。怪不得若干年前,民间传说:绿豆可以预防什么病;什么中药是治疗什么流行病的特效药,某某草药可以包治百病,等等,并不为奇。
就这样,在一种惶恐不安的氛围中“煎熬”了两个多月,各类传言得到了汇总,大致会出现三种现象:
1、拆除每个花场的工作室和童话小木屋。
2、无人机拍摄到的有效范围内田地全部搬迁。
3、所有花场全部搬迁。
这三种消息开始盛传时,有关部门和各种专业人员也逐渐开始活动,来来回回到山上进行了多方位勘察。专业人员下山时,神情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为难和诡异,互相之间心照不宣的喃喃自语般:“哎,又是这样的山地,全漏水的,种啥几把毛水稻哦。”
不久,在众说纷纭猜测中,三种消息最终得到确认:无人机拍摄到的有效范围内田地全部搬迁。搬迁后恢复成农保地,种植水稻。
“山地种水稻?”,这不是开玩笑吧?当然不是,这是指示。
稍微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种植水稻,要在能蓄水的水田里,而山地除了土地贫瘠,更是山石堆积全部漏水。
另外,这一片都是性质相同的山地,放眼望去相差无几,这样的山地,是怎么被归类成“农保地”的?“农保地”当然要种水稻 麦子这样的农作物,无人机航拍往往比人类更严谨称职,这样的政策指示也符合规定,是完全正确的。
而现状是,这样贫瘠的山地是怎么被划定并归类成“农保地”的?这样的“农保地”该怎么去做才能种好水稻,并有收成?
这是所有农民最大的困惑,农民种田,息息相关,他们对田地最了解,种豆得豆的道理他们最懂;而“精而不博、博而不精”,农民专心于田地,脱离田地之外,他们了解的就不多了。面对这样满山的漏水“农保地”,农民充满了迷惑,出于职业本能,他们也只能摇摇头,笑话谩骂某些部门人员太不专业、太不内行、太傻X了。
纸很难包得住火!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事实,黎岙村土地不少。在地产经济风起云涌的高光时刻,聪明的有关人员用专业的“偷梁换柱”手法:
1、把那些地理位置好、真正意义上的“农保地”变成了房地产经济,创收可观;2、把山上的山地变成“农保地”并上报,来替代那些已经建成楼房的土地。而且,数量更多,这样,还可以得到一大笔补助金。
小时候,总有老人长辈提醒:聪明要用对地方,用对地方了就一辈子幸福;没用对地方还是一辈子要苦;用错了地方的,可能就要遭受惩罚报应了。
而这些聪明的有关人员,显然是把聪明用对地方了。这个年代,辛苦一辈子种田能赚几个钱?而随着聪明人的增多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这种操作日渐盛行,估计也成了公开的秘密。于是,真正的良田卖了大价钱盖房,山地成了良田。有了钱的农民也不屑于继续种田,而那些山地,也是无法耕种。所以,就干脆荒置。而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有关部门收到指示,所有良田农保地都要进行农作物种植,不准荒废。那些曾经上报了的农保地,自然都在范围之内,无人机一侦查,自然都要恢复农作生产。
军令如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