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读是杨天真的《把自己当回事儿》这本书,这两天看得津津有味。
她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关于情绪的论述给我很多启发,非常赞同杨天真的观点:
共情的情,不是情绪,是情理。
功利性地把情绪作为武器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手段。它可能会让你一次性达到目的,同时也会建立一个印象:你是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沟通需要共情,双方首先要有真诚的态度,不能把情绪当做武器。因为发泄情绪是一时的痛快,可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沟通是双方面的,目的是双赢或是多赢,不能用情绪当做武器,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成年人的沟通不能像小孩子那样一哭二闹,简单粗暴,看似见效快,用多了,就是狼来了的翻板,也失去了别人对你的尊重。
和情绪不稳定的人说话和处事挺难的,不知道怎样沟通才好,你不知道哪句话或应为会冲撞Ta。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我选择远离,工作中避免不了,那就少说话,多做事,尽量不去触碰敏感话题。如果不小心让对方不开心了,我选择退让,就是你做得对,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变得敏感了,说话基本是一面倒,全是赞美,不小心说点真话,有人脸上就挂不住了。人无完人,哪有没缺点的人啊。每年开总结会的时候,大家互评,几乎全是完美的人,这很不正常。反观我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个问题,我想是的。
如果有人善意地向你指出缺点和不足,这个人要好好和Ta交往,把Ta当做你的诤友,因为这样的人太难得了。反过来,能够虚心接受我们善意的建议和批评的人,也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对于陌生的人和认识的人,Ta们的伤害还能比较理性地处理,毕竟是外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我们肯定不容易释怀了。
杨天真说面对亲人的伤害,我们还有时间,我理解就是时间会让我们拉进彼此的距离,淡化曾经的伤害,因为我们有割舍不了的情感,有一辈子的情缘,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几年前看过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特别吸引我。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和父母、孩子的关系,突然发现了以前不易察觉的问题。
原生家庭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的性格很孤僻,家人之间彼此的话题越来越少了。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容易,都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求得别人的理解,实际就是缺少爱,所以说出来的话就特别伤人,我们之间的沟通一度很困难,我很苦恼,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必须改变。
改变从我做起,原谅别人,也是放过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心结逐渐打开,破冰之旅的过程很难,需要慢慢融化,现在已经是课题分离阶段。
我们互不干涉对方的行动和自由,尊重别人的选择。从“我都是为你好,到你觉得怎么样?”这一步跨越用了几年的时间。
其实情绪不稳定是对自己不满意的外在表现。通过多读书、多反思、向内求,是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就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当情绪发生时就能分清场合、地点、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