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热点应答”我欣喜若狂,因为所谓的“情境”真的是令人绞尽脑汁,只要有公开课或者听公开课,就会发现没有“情境”设置那都不叫课,至少不是看过新课程标准老师该上的课。特别是看公开课,那里设置的情境真的是学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啊!仿佛情境的设置就直接反映一个小学老师的眼界、水平和能力。所以看到黄老师的如何理解和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我甘之如饴。
以前我以为所谓的“情境”就是学习的环境设置,比如说我们上“祖国大好河山”,我们就必须一列动车带学生美丽中国行,这样的预设就是“情境”。今天看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实情境”有很多种解释,可以说各成一派,有“生活”情境说,“语境”说,“学习”情境说,“课堂”情境说,“知识”情境说。不管是哪家说,说明白讲清楚才是最重要的。可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更有发言权,他的“课堂”情境说更有说服力,他说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我理解应该就是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学习“环境”或者说“问题”,至少能够引领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迁移。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具有特定的针对性和鲜明的丰富性。具有必要性,切合性,明确性,驱动性。
理解是形成概念,如何做才是重中之重。设置真实情境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教学和学习需要,主人翁是学生。情境的设计者应是每节课的老师而非专家或者编者,情境并非强拉硬拽,而是根据具体任务展开。
如何设置情境,也非千篇一律,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需求,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要想设计好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要研读文本和学生。所以啊!教学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作为教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要做在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