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终身寿险和定期寿险的纷争再起,每次看到定寿终寿哪个强的问题,我脑海都会涌现这样的画面:
超人大战孙悟空为啥?因为它们虽然都是寿险,但职能却并不相同:
定期寿险=保障
终身寿险=保障+储蓄
在保障方面,二者的价值是相同的,都是以被保人的寿命为标的,如果保险期间内被保人去世,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付钱给其家人。因此,寿险也被称为爱与责任的代名词: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身后家人的生活,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保险产品。
既然二者都这么实用,终身寿险又是终身保障,那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
一句话,因为终身寿险贵啊
好比我们怀揣100元,买定期寿险就是100元都买了保障,买终身寿险,则是50元买了保障,50元买了储蓄。
道理简单,定期寿险的杠杆率高,对赌的是有限期间内的平均死亡率,保险期间内人没挂,钱就纯消费了。而终身寿险,保险公司最后一定要把保额给到被保人(活到105岁人没挂也给钱),为了不赔钱,保险公司就要拿出一半保费去做投资收益。
关于终身寿险的主要争议,就是这一半用作储蓄的钱值不值。
交锋观点 1
正方:终身寿险除了保障,交的钱还能拿回来,甚至赚上一笔,太划算了。
反方:拉倒吧,就目前国内形势,拿到的钱都跑不赢通货膨胀,如果用买终身寿的钱去买定期寿,余下的钱做理财,平均年收益只要超过5%,40年后就能完爆终身寿险的保额回报。
反方论据:
隔壁老王,30岁,购买100万的寿险保额,20年缴。
如果购买终身寿险,则每年需交保费1.5万。
如果购买定期寿险,则每年需交保费6000元,省下的9000元,用来理财,年均收益率做到5%。
同样掏出1.4万,连续20年,购买两种不同保险,老王的保障对比是这样的:
果然完爆,50年后这笔理财的钱还会越来越多,而终身寿险的保额是不变的。
不过,还有一种寿险的形式,叫增额终身寿险,通过分红的形式令保额逐年增加,以抵御通货膨胀,但产品少且贵。
交锋观点 2
正方:可惜生活没这么理性,保险公司都做不到5%的年均收益,个人谁敢这么说。
反方:我就能,我还能做到6%呢,保险公司怎么做不到,赚了不给你而已。
反方在抬杠,理财这种事没人能做到万无一失,尤其对于一些不善理财的朋友,保险还有强制储蓄的功能。
交锋观点 3
正方:终身寿险是为了规避遗产税,还能合法避债呢。
反方:不要再骗人了,遗产税马上征收的谣就是你造的。保单也不是避债的尚方宝剑,只有非恶意避债的保单才受法律保护。
反方论据:
遗产税短期内很难落地,国内财产登记制度并不健全,而且达官显贵们比你更不想缴纳遗产税;
遗产税是用来平衡社会财富分配的,高起征点才有意义,身价不超过500万的就没必要操这个心了。
吵来吵去,消费者的脑子全乱了。
到底该不该买终身寿险?
其实,只要秉持保险配置的基本逻辑,答案并不复杂。
这个逻辑就是:保额优先原则。
在预算范围内,要首先确定保额。
还是隔壁老王,30岁,房贷50万,父母渐老,幼子3岁,老婆没工作。典型的家庭支柱,如果不幸离世,家庭将遭受巨大打击,所以老王需要一份寿险,保额至少是:
房贷50万+父母养老金20万+孩子教育金30万=100万
但老王在寿险上的预算只有8000块/年,这笔钱买终身寿险,最多是50万,保额不够,风险都抵御不了,还想什么财富传承?
莫不如买份定期寿险,保到60岁,60岁后,孩子已经成年,可以自力更生,老王也成了王老,可以歇口气了。
所以,结论就是:
你该不该买终身寿险,先看你的保额和预算,这个前提满足了,再根据自己的理财习惯和分配结构,考虑是不是买一份终身寿险。
当然,也希望各位北美南美出身的精算师们,少做广告,多研究产品。寿险在国内这么多年,还以最初的形态为主,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搞到只能拼性价比,丢不丢人?你让鸭怎么看你,大鹅怎么看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