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鱼(二)
禾花鱼,顾名思义就是长在禾花里的鱼。起先它没有这么文雅的名字,被叫做“田鱼”或者“水稻鱼”,大意就是在水稻田里成长起来的鱼。为使人们欢喜之情相匹配,这雅致的名号应运而生,或是乡间秀才的灵感之作,或是田间老农的经验之谈。除了带给我们味觉的享受,更是增添了无限的遐想:鱼戏花丛,花伴鱼长。
起初江南水乡的几种家鱼都尝试过禾花的待遇,草鱼因为生性吃草把禾苗毁得不成样子而被淘汰,鲫鱼喜欢钻在浑浊的泥水中因影响生长速度而被排除在外。只有鲤鱼跟禾苗的生长天然地配搭在一起被固定下来,成为湘桂地区的特产。
开春时节,在新开的三尺见方的水塘里,用木板支起架子盖上树枝,给鱼娘们造个暖窝。尺来长的鱼娘青黄颜色带着嫣红,白白的肚子圆鼓鼓的,满了一肚子的卵,游起来的时候神气活现。一会儿游到池塘边吃一口主人投下的草籽、虫、米糠之类的饲料,一会儿晃悠着到自己的暖巢转转尾巴翻翻肚皮,把一粒粒鱼卵产在架子上。白凌凌、一块块地排列架子上。扑腾的白色的大肚皮在略显浑浊的池水里一闪一闪地格外显眼。
“大鱼娘圆又长,产窝仔仔给儿郎”
鱼籽安静地躺在支架上、漂浮在池子中,颇像南方冬日清晨的冰冻。
竹笕引导的泉水哗哗的,山头的太阳暖暖的,新开的鱼窝香香的。个把星期光景,在安静得只能听到月光流泻的夜晚,或是你眨眼的功夫,小鱼苗从卵泡里就钻出来了,先是探个脑袋,身子大部分还镶在透明泡泡里,一个劲地伸呀伸,终于从里面挤出来了。
网友评论